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探索
哦,天哪!
通过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实施小组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目的是通过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教别人”的互教互学式学习方式,只有建立在学习小组之上的学习活动才可能得以实现。从众多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小组学习的诸多优势,如立体信息、成果分享、疑难互解、困惑汇集等等,都是个体学习很难做到或者做得不充分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不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小组学习,或者操作不到位、实施的效果不理想。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组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内容适合小组学习:活动目标要明确
小组学习是课堂上规模、投入比较大的学习方式,需要调动的人员、资源、设施、时间比较多,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必须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有些学习内容完全不适合小组学习,有些学习内容可用小组学习也可以不用,有些学习内容必须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究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要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学习者的状态来确定。根据一线教师的操作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适合采用小组学习方式:
1.全面自学。自学大多是放在课外进行的,但是课堂上有很多问题也需要学生进行深度自学,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采用提问或者讲解的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自学。单人自学只有学生与文本交流,信息源比较窄,一些在课前自学中没能解决的问题依然得不到帮助,采用小组学习可以达到互教互学、不同观点互相讨论激发的效果。
2.难点探究。比较难的问题,单靠学生个体不能解决,是互教互学的最佳时机,学生可以在互相启发中解决一部分难题,还可以在互相补充下对一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归因,以便提交到全班或者老师层面解决。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可以是个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比较而言,小组活动更好一些,因为是一个小组共同的成果,所以需要小组内部提炼和认同,展示代表的面也比较宽。
二、小组学习可分哪些环节:活动过程要完整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平台,不是用来走过场、摆形式的,它是要解决大面积问题、难点问题的,因此小组活动必须有一组清晰的环节,每个环节完成不同的任务。根据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课例分析,一次完整的小组学习活动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环节:
1.问题引导。问题是根据课堂目标分解而来的小目标,是学习内容的问题化。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时,必须明确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引导是对小组学习提出的要求,即用什么方式学,学到什么程度,后面以什么方式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
2.自学交流。小组学习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成果提炼的智力支撑,以达到自学与互学相结合的目的。因此,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成果、互相提出没有学会的问题是核心所在。操作中,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方式、探究水平和成果提炼的层次,不能简单地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就把大块的时间放手不管;切忌学生乱糟糟地说话,教师漫无目的地巡视,教师要及时和各小组进行沟通,关注交流的方向和进展,适时提醒、点拨。
3.成果展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前面组织了小组学习,到成果展示时又回到以往的提问形式上来。虽然提问也能了解小组学习的基本情况,但是那是点对点的信息获取,面的状态不容易把握;而且,没有小组或者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在成果提炼环节常常做不扎实,对一次活动的内容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也不利于小组之间形成竞赛的动力。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学习成果应该既包括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体验,更应该包括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
三、小组学习可选用哪些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要有效
小组学习只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还不是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是由学什么、学成什么样决定的。因此,教师的引导性指令,要明确学生应该采取的活动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活动方式很多,比如听、看、读、说、写、思、做,各自对应特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通过预想、比较,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学习方式可以一致,也可以互相补充,以达到高效益的目的。
四、小组学习的动力支撑有哪些:评价机制要清晰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学习动力的支撑,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学习者内在和外在的评价。课堂评价主要涉及评价主客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丰富,因而可评价的因素也比较丰富,因此动力来源渠道更加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心动力。小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自学、互助、展示过程,学生对要展示的成果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有底气;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得到同伴的帮助,在小范围内也能表达自己的一些见解,加入到学习团队中来;一些平时不爱单独表现的学生,在团队的带领下会变得勇于展示自己。
2.团队竞争。小组学习不仅组内存在帮助和竞争相统一的动力,小组之间同样产生竞争,这种竞争会进一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进而产生团队学习动力。
3.老师评价。老师对小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提升小组及其成员的学习动力,兼顾到个体与群体学习动力支撑的不同层面。
有些老师担心小组学习的效果无法保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正是小组学习便于解决个体缺乏帮助的出发点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两个环节,就可以及时发现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精读点拨环节重点解决小组学习中遗漏的、学不会的和没学到位的问题,同时提炼解决某类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以达到深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背景下实现全体观照的重要方法,是对个体学习方式的资源进行整合放大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师生关系、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优化班级学习文化的有效平台,应该成为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重要的课堂改革要素之一。
2012.11.16-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