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和语言

(2012-04-26 21:31:25)
标签:

感受语言

文化

分类: 教学思考

诗和语言 诗和语言

哦,天哪!

    诗歌是什么?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回答。我觉得诗歌的主要功能不是表达了什么意思,而是传递了一种空灵的感觉,它的意思是读者的,未必是作者的,古人说这叫“诗无达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更接近“歌”,如果读诗一定要弄清含义,那就是把诗歌当作散文来读了。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解,我组织了下面一首很像诗的语言,让朋友们感受一下这些文字的味道:

    时间是怎样一种东西         
   就让时间停在这一刻  夜色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自由是心  不是路     

 

我的指尖有一弯月亮     

升起在每个想你的晚上
世界的模样           
 取决你眼睛反射的光芒

 

   纷扰的世界怎能没有你的身影
来自天空精灵的歌唱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
       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
 穿过紫堇  穿过木棉
      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    
我怕我不在家    
所以一直都很宅   
  哪一个才是你心目中的理想
        记忆  暖暖的笔尖  花开同赏

    您读的时候是不是找到一些感觉?现在我来交待我做的一件很不厚道的事:上面的文字是我从网上随意摘取、然后简单处理、编排起来的,说老实话,我没想过用它来表达什么,也没想要组织成什么样的画面,但是,事实上我觉得挺有味道的——因此我想说:诗,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不一定非要经世治国、阐述深奥的道理,有时把某种感觉传递出来,也很好玩。于是想起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那一堆连他的朋友都说不知道表达了什么的优美的文字。如果没有语言的魅力,文学怎么能算是艺术呢?

    网络上查到一位叫“鹰之”的一段话,说得挺好,摘录在这里:

    所谓“诗歌语言”,就是物象之间有机化、戏剧化的神秘联系,也可说诗人的历史宿命就是不停地激活着物象(包含人物)与物象之间的神秘联系。“有机”就是合理、融洽,非那样不可,“有机化联系”就是能体现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戏剧化”就是情节化出乎意料化,“戏剧化联系”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艺术化联系。跟大众语言相比,它是一个呼之欲出的口型、一条如簧的舌头、嗡嗡颤动的声带,它是“可感受到”但不是说出来的话,它是“正在联系”而不是联系的结果,它是物与物的联系而不是词与词的联系(尽管有时物可省略),因为物是有生命气息的,而词语没有,不能联系,如“咱们的中华”(闻一多)是语言,“相信未来”(食指)是口号。它是被激活的物像联系而不是沉睡的物像关系,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是诗,“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是散文。

    从这个角度讲,我更喜欢初期的宋词和元曲中的小令,如欧阳修的“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的语言,那是一缕灵动的风、一泓清澈的水,而不是一片泥泞的淤泥。

                         2012.4.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热闹是别人的
后一篇:老人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