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设计要解放思想

(2012-03-14 16:50:28)
标签:

教研随笔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

课堂设计要解放思想 课堂设计要解放思想

哦,天哪!

    目前教育理论多得到了泛滥的程度,各种课堂模式冲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形形色色的评课标准让教师莫衷一是、左右为难,进行课堂设计时往往顾及了别人的评价,却丢失了自己主张。过多的理论、模式、标准,已经不是在指导教师上课,而是对教师教学的束缚。因此,解放教学思想,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里跳出来,让课堂上出自我、上出本色、上出效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

    我认为,一节课可以上出各种漏洞,上得让听者不很满意,但只要能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就是好课。所以,教师在广泛吸取之后,必须用心挑选支撑理论,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

    首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随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还是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把话题摊开来,谁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教学目的,被各种各样的要求牵着鼻子走。毫无疑问,任何理论、纲要、模式,都不能取代学生的地位,也就是说,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理论、纲要等产生差异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以学生的需要作为原则。

    其次,要妥善处理教材。有一句老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教材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教材。因此,教师要能够站到课程的高度对教材大胆取舍、扩充,但求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至于取什么舍什么扩什么,就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程度问题了。只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态有益的,就选取,不足的就扩充;意义不大、前后重复、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可以舍去。

    再次,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来承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转变为教学活动,是很多教师处理不好的一项工作。其实标准也很简单——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容易掌握的教学方式就是好的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一般说来,可解决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喜欢尝试的。那么,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样的问题找出来,组织学生加以解决。根据教学经验,课堂的基本流程可以这样设计:自学发现→自我探究→同伴互助→教师总结。

    自学发现,就是组织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在教材上作出相应的标记,作为下一环节学习的重点。

    自我探究,就是让学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对发现的难点、疑点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力争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

    同伴互助,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独立解决不掉的问题提交到学习小组,通过同伴之间互相激发、互相提醒等渠道解决上一环节没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总结,是在小组活动基础上,由小组代表提交各小组未能解决的学习困难以及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探索。教师要对提交上来的问题迅速进行归类,然后进行点拨或者讲解。教师讲解的关键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必要的时候还要组织一些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总结出来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中产生热爱学科、勇于解决问题的情感和态度。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就是好的,反之则是形而上的,是缺乏实际价值的空头理论,是好事者的自我陶醉,教师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2012.3.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