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之间的“生本意识”

(2011-08-31 14:57:25)
标签:

教研随笔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
问答之间的“生本意识” 问答之间的“生本意识”
哦,天哪!
    课堂提问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提问什么内容、什么样的问题交给什么样的学生大家经常关注,可是为什么要提问、在什么情况下适合提问,却很少有老师去认真思考,似乎提问是课堂上一种自然而然的的事情,没有必要去追究进行提问的理由。但是,如果以“有效性”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标准,课堂提问还是有很多内涵值得思考的。
    为什么要提问,或者说什么情况下适合运用提问呢?反思我们运用提问的实例,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使用提问时机的规律:
    1.提出探究话题:不论在课堂的哪一个环节,当一个新任务开启时,往往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因为一个完整的提问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形成探究的群体积极预期,防止直白叙述造成的部分学生游离于任务之外;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帮助,容易得到成功的快乐,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2.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总是有一定时限的,这个时限不同的人长短不一。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当课堂节奏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出现沉闷、平淡等消极氛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提问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进入活跃状态。
    3.解决教学困难:当大部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为几个有梯度的小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解决,达到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目的。这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的提问,既可以避免教师反复讲解造成的重复和枯燥无味,又可以让教师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发现学生产生困难的原因。课堂上,老师有时会出现暂时性思维短路现象,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得学生的提醒和思考的时间。
    4.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在课堂结尾,通过提问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及时总结学习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高度;在课首进行的复习性提问,既可以检测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为即将开始的新授内容进行必要的铺垫。
    当然,提问的使用时机远远不止上面所谈的几种,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提问,都必须掌握一个准则,即提问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不能为了课堂形式而进行不必要的提问,不能简单地把提问当作教学环节衔接的过渡方式,更不能把提问作为为难学生、整治不遵守纪律学生的手段。为此,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提问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的完整性:一次提问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个对话系列,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包含着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与提炼、学习兴趣和情绪激发等诸多因素,教师不仅是提问者,也是倾听者和调控者;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被提问学生的反应和对困难的点拨,还要把全班学生纳入提问过程中加以关注,因此教师的语言表面上是和某个学生进行对话,本质上是面向全班同学的。
    2.提问的简洁性: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与被提问学生学习水平相当的思维含量,不能把什么任务都以提问的形式呈现,弄得琐琐碎碎、到处都是问题——一句话,值得问的问,不值得问的不要问。当一个问题表述复杂、冗长时,可以分解为几个梯度逐渐加深的小问题提问,以防学生答前忘后,语言组织混乱,回答要点不明确,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3.提问的解释性: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如果大部分学生或被指名的学生表情迷茫或者感到无从下手,教师不应该再对问题作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改变表述方式,适当对问题中涉及的术语或关键词语加以说明,以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内容,以便准确找到回答的角度和思路。
    4.提问的指向性: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让有学科优势的学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学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总之,要让被提问学生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通过努力能够较好地解决老师所提的问题,这样,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成绩不理想学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时机、提问方式、提问对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心理、学习动力产生很大影响,教师在使用提问时不能不充分考虑提问结果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效果,不能不以学生作为提问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面对提问中回答不理想的学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反思教学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常见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另寻他人回答、简单指出回答中的错误、直接明确答案。不要作理论的分析,大家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些处理方法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失落感。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回答不理想的学生呢?首先应该清理学生答案的内核,引导被提问学生检查答案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更合理、更完善的思路,给学生一次补充、修正的机会;其次要充分肯定、表扬被提问学生大胆探索、为找到正确答案而排除错误的精神,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应该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寻求答案的方向,学会整理作答的思路,并能够把造成错误的原因或者修正后的思路展示给其他同学。多给一次机会,是教学提问中必须牢牢记住的经验,因为一次对于教师来说无关大碍的机会,可能会影响学生很长时间,甚至一生的发展。
                                                          2011.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铸剑之心
后一篇:种月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