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文言文语言障碍的快捷键[4]

标签:
文言阅读教育 |
分类: 教学思考 |
4.今为古用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正因如此,很多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成语在语法结构上仍保留着古代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文言语法知识。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的分析,来考察一下成语中可资借鉴的文言语法知识。
①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个成语中包含两个文言语法现象,“耻”是“以……为耻”的意思,属于意动用法。文言例句如韩愈《师说》中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下”是“向下(地位低的人)”的意思,属于方位名词作状语。文言例句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有“既东封郑”中的“东(向东)”。
②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这里的“远”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远”,文言例句如《促织》中有“成以其小,劣之”,“劣”即“以……为劣,认为……不好”。
③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胫”的意思是“小腿”,在这里要解释为“长腿”,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文言例句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舍相如广成传”,“舍”原义是“房舍”,这里作“安排住宿”讲。类似的成语还有“不毛(生长草木庄稼)之地”、“不夷不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不期(约定时间)而遇”等等。
④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重”和“轻”本来都是形容词,这里是“重大责任”、“轻的责任”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例句如《陈涉世家》中有“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的意思是“坚硬的铠甲”,“锐”的意思是“锋利的武器”。类似的成语还有“抱残守缺(残缺陈旧的东西)”、“党同(意见相同的人)伐异(意见不同的人)”等等。
⑤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闭”本义是“关闭”,这里解释为“使……躲藏”,“羞”本义是“害羞”,这里解释为“使……羞惭”,两个词语都属于使动用法。文言例句如《过秦论》中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原义是“愚蠢、愚笨”,这里的意思是“使……愚笨”。类似的成语还有“保国安(使……安居乐业)民”、“除暴安(使……得到安宁)良”、“劳(使……劳苦)民伤(使……受到损失)财”等等。
⑥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波”和“云”都是名词,但在这里的作用不是作主语,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一样”,表示情态。文言例句如《鸿门宴》中有“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原义是“翅膀”,这里解释为“像翅膀一样”。类似的成语还有“冰消瓦解”、“虎踞龙蟠”、“鬼哭狼嚎”等等。
另外,名词作状语还有其他类型的,如“笔耕砚田”中的“笔”意思是“用笔”,表示工具;“班门弄斧”中的“班门”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表示处所;“秉烛夜游”中的“夜”意思是“在夜里”,表示时间等等。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⑦博而寡要: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不欢而散:很不愉快地分手。
这里要说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在成语中也有体现。“博而寡要”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但”;而“不欢而散”中的“而”表示修饰,相当于“地”。由于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其含义、作用的判断对语境的依赖性更强,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⑧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抱恨黄泉: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这两个成语给我们的提示是,文言文的句法知识在成语中也可以找到借鉴。如“嗤之以鼻”实际应该是“以鼻嗤之”,属于状语后置现象;而“抱恨黄泉”完整的语句应该是“抱恨于黄泉”,属于介词省略现象。
总之,中学语文中涉及的主要文言语法现象,大多在成语中有所体现,这里只是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我们在平时学习成语时,在弄清它的含义、用法、感情色彩等基础上,如果能有意识地对它的结构加以分析,将对消除文言文中的语言障碍有很大的帮助,也算是意外之喜,或者说是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