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高考真题解析(江苏卷)[4]

(2010-06-28 10:50:00)
标签:

教育策略

教育

分类: 教学思考

                            2010年高考真题解析(江苏卷)[4]

                                                              2010年高考真题解析(江苏卷)[4] 哦,天哪!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

    本题属于考查语段(或语句)描写类表达技巧。江苏卷对此项要求相对较高,除了回答写了什么,更要说明是如何写的,而且必须点明描写的角度。这样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①描写的角度:主要从人的感觉角度来分析,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如果景物仅仅是视觉范围内的内容,则可从视角的角度来分析,即垂直方向的仰视、平视、俯视,水平方向的远眺、近观;另外还可以从所看到的内容角度来分析,如色彩、形状等。②描写的手法,主要包括动静、虚实、详略;如果再精细一些,还要求对其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③表达效果,即达到了什么样的写作目的。

【参考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要求“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解题技巧】

    作用题角度单一,难度不大,只要把握住“三看”即可:一看位置,即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二看性质,即语句属于叙事、描写类,还是抒情、议论类;三看层次,即语句与前后文的哪些内容有联系。但是,今年这道题还将“内容分析”类题目与作用类题目融于一体,即要先判断哪些内容是写牛的,然后再考查它和别的内容的关系,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了。

【参考答案】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但与上一题的命题角度不同,它不是要求考生探讨形象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考查表现手法,其侧重点在于对“内容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题技巧】

    作品中的形象主要包括景象、物象和人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借鉴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来进行,主要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分析来透视其内心世界和品质。散文的人物形象又不像小说那样相对集中,因此,解答这个题目还要用到“内容概括题”的方法,即把零散的内容加以收集、归类,然后再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能力,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解题技巧】

    探究题的最终指向是文章的主题,即作品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这种题目的答题要点分为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内容和深层内涵。要求考生对先从景、物、人等角度对文章的表层内容进行归类,再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深层含义。有的题目还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则是考查阅读的收获,即读这篇文章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综合性很强。

【参考答案】

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