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这是一个很俗套的题目,对吧?但是想真正写好它,并不是那么容易。平时和同事聊起高考作文命题,大家一致认为越是普通的题目越是难写,当然也越见功力了,比如说《我的母亲》、《家乡》、《秋》之类的。当然,我不是想评论这个题目,而是想写写与之遭遇的一些个琐事。
在外漂了好些年了,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可是却不能不回到家乡去,尽管那里的一切依然没有本质性变化。如果说有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一个巷口的那只大蜘蛛,几年前就已经很硕壮了,现在长得更是肥得肚皮在空气中打颤,看了让人想吐。但是不能因为在一个巷口想吐就忘记了有老人在那里,有孩子在那里。这也算是一个十字路口吧?
就是在这个十字路口,我遇到了上面这个作文题,是用来考我的。这不难,写点像样的东西我不会,随便写点东西还成。“人生不经意间就会遇到十字路口”,我记得我是这样开头的,有点现在考场作文的故弄玄虚。后来还发了几句什么感慨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脑子里晃来荡去的就是那个巷口,那只活了很多年现在肥得打颤的蜘蛛。这很讨厌,它的粘丝总是覆盖我刚刚有点头绪的写作思路。
于是我咬了咬牙,写下了第一个模块:“记得当年报考志愿时,我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母亲说,你的父亲死于庸医之手,你去学医吧;哥哥说,这几年你读书已经把家底子读得差不多了,去学经济吧。我却非常羡慕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他的文采,他的善良,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于是我选择了师范,而且所有专业都是中文。”这是一段非常令人作呕的自白,有讨好阅卷老师之嫌,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这一段是写实,至多加了一点鲁迅去N进K学堂时的那种惆怅,因为那时已经知道读师范就很难在现今的社会上有什么大出息。
写到这里,我当时的心境已经很清朗了,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我的大学、我的那些学生,我说我不后悔,这是真的,虽然当老师挺苦挺累,但是看着一个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在自己身边成长起来,总有一种花匠清晨检视花园的喜悦,或者老农在傍晚盯着一条瓜蔓上大大小小瓜果的满足。有一个生活细节我没有写进去,就是在大四的时候,学校要保送我去山东大学读语言学研究生,将来回母校服务五年。语言学老师和我交流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谢绝了,老师感到不解,说很多人想要这个名额啊,你怎么会轻易放弃?我说老师,我妈妈已经七十多岁了,我要回家挣几年饭给她吃。老师不再坚持,拍了拍我的肩膀,很惋惜地走了。老师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几岁,我的心情他一定能理解。
想到妈妈我就想到老人,因为我出生的时候妈妈就快五十了,所以我一直对老人有一种亲近感。所以我又写下了第二个模块:“有一次坐汽车外出,我被窗外的景色陶醉了,红的桃花、绿的柳丝,还有平整的农田里三三两两的农人,大片大片的麦田和菜花……这时,汽车颠簸了一下,一个人撞到了我的身上,转头一看,一位大娘吃力地靠在我的座位旁。我毫不犹豫地把座位让给了她。是的,这是一次小小的选择,但在道德上却是一个不小的十字路口,我不能因为贪恋一窗风景,而忘记珍藏一张笑脸。”到这里,我差不多把对母亲——天下母亲的怜惜表达出来了。
不过我很怕,我不知道阅卷老师会不会觉得我没有扣紧话题,而且材料的排列顺序也不符合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规则。但是我知道,这符合我的心绪——朋友们经常说我太自我,这大概也算是一个证明吧。于是我不得不设法将这些材料归拢一下,我说:“其实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是有红绿灯的,大的选择要看人生的追求,小的选择靠的就是个人的修养了。向左转向右转往往在人的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之间人的生命便改变了方向。”
写完以后,我怔怔地坐在那里,一阵难言的悲哀袭上心头——作文里,我把向左转向右转的问题理清了,可是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弄不清楚究竟该向左还是向右,总觉得自己像一只蝴蝶或者飞蛾,撞到了那只蜘蛛布下的网罗上,怎么挣扎也挣不脱,更不要说向哪边转了。我盯着那只慢慢爬出来的蜘蛛,它也在网的每一个节点前稍作停留,就跟我们来到十字路口时一样,我知道它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直接关系到我的生命。我问自己:怕吗?问得自己也笑起来,不怕干嘛还要问!眼前的字变成了一个一个黑色的小蜘蛛,我知道最终吃掉我的可能不是那只大蜘蛛,而是我自己制造的这些小蜘蛛。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驾驶员有时会闯红灯了,许多情况下,那些驾驶操作规程是掌握不了方向盘的。
2008.6.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