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在云端

(2008-04-13 23:52:21)
标签:

生活杂感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1.gif 行走在云端
茶余饭后:http://blog.sina.com.cn/houcheng
    或许人类真的是从鸟类演化过来的?似乎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人就一直在幻想着飞回天上去:神话里的腾云驾雾,生活里的风筝和汽球,科技里的飞机飞船,无不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凭虚御风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今人追求的是行走的高速和对宇宙的好奇,古人除此之外似乎要求更多一些,比如庄子就曾渴望过绝对的精神自由。我想,行走在云端,一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吧。
    孔子的想象力似乎没有这么丰富,但他却真切地感受到了身处高处的优势,所以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再延伸一步,如果身处云端,那将会“小”什么呢?这是高度与胸襟的关系。
    王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叙事,是因为重阳节的原因导致他想家了;及至读到“长歌当哭,望远当归”的句子,才忽然意识到他的情感被肉体限制了,如果他可以行走在云端,就不必忍受这种分离之苦,正如苏轼所说的“乘风归去”。王维的这个想法是很有代表性的,古人用目光和想象来代替身体回到故乡的诗词实在太多了,最有意思的是宋代李觏的《乡思》,他说:“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青山相阻隔,青山还被暮云遮。”这是高度不够啊!高度不够的人生活总是困难重重,连望望家乡的自由都没有。如果他能纵上云端,手搭凉棚四下观看,一定可以发现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美好去处。不过那样就没有人会想家了。
    王安石对高度的理解又有新的含义。“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照实处说,是因为自己站得高,所以看得远,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照虚处说,大概是说一个人如果想有点真知灼见,就应该有点高度吧?总之,他的态度可以说是政治的,也可以说是哲学的——但愿是后者吧,虽然他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但是更让人喜爱的是他作为诗人的一面。
    比王安石稍迟的苏轼就不这么看,他很确切地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放弃了对高度的追求,还是感到心灰意懒,不得而知,他遭受的磨难实在太多了。他大概是说高处不好的唯一一个人。
    不对,应该还有一个,他是我的朋友。有一次我们一起坐飞机外出,下了飞机他脸都黄了。问其原因,说:我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把椅子里在天上飞,就这么光光的,万一脚下的云彩散了,我不是就这么掉下去了?他不是第一次坐飞机,但据说每次都会这样想,所以每次在云端飞行他都感到十分恐慌和煎熬。我不知道他仅仅是对生命的担忧,还是别有深意。有这种体验的人是做不了坏事的,因为他有畏惧。
    和他一起在云端飞的时候,我在睡觉,因为没有心思。不是有人说嘛,“使孩子们酣然入睡的,不是宁静的夜晚,而是单纯的心灵”。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愚钝,但我想如果真如朋友所说的“云彩散了”,我们的结局是一样的。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坐飞机,有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强烈的期待,我太想看看孔子都没有看过的景象,在比泰山更高的云端会是什么样子。然而很遗憾,随着高度的增加,一切都在变小,小到模糊,小到虚无。我想此时就是看到有孩子落水、有老人摔倒,我也是无奈的。再往上去,我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了,因为云层已经把我和人间完全隔离。那次我才确认王安石的话是错的,他站的不是最高层,最高层恰恰是被浮云遮住了,什么都看不见,甚至耳朵也有些失聪。如果此时还说行走在云端是快乐的,那就是完全抛开了对大地的关注,而只沉浸于个人的小天地里了。就是这次在云端行走,我改变了对生活的追求,不再把看得见的东西看得那么重,也不再把看不见的东西想象得那么神秘。
    还好,最终我回到了地上,感受到了一种踏实和具体。我想不论站在什么高度的人,最终都还要回到地上,因为天上是神仙的居所,而神仙不能都像织女那样向往人间的爱情和亲情,他们必须不食人间烟火。
                                2008.4.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