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牛市结束证券/理财股票熊市股票 |
分类: 大势跟踪 |
五论牛市结束:货币供应条件出现质变,资金推动型牛市结束
陶博士
前贴链接:
一论牛市结束:当所有人想得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8mwb.html
二论牛市结束:商品牛市背景下,全球股票市场处于长期熊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9gpl.html
三论牛市结束:世界是平的,全球熊市背景下的A股不可能独善其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9inn.html
四论牛市结束:A股本轮牛市的三大推动因素已经基本失去作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9jcp.html
笔者2008年1月底提出的“牛市结束”的两大要点是:(1)乐观估计,2008-2009年上证指数的核心波动区间是3000-5000点(上下限正负波动10%-20%);(2)未来最重要的观察变量是通货膨胀(通胀无牛市)。
一、股市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一般规律
仅是价值不足以创造多头市场,资金才是涨势的燃料。资金面的重大变化,是研究股票市场大势变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笔者研究总结的资金推动型的牛市货币供应量变化的一般规律是:(1)当活期存款增长逐期上升、定期存款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时,说明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可以进入股市,牛市继续的可能性较大;(2)当活期存款增长转为持续下降、且定期存款增长明显持续上升时,说明可以进入股市的潜在资金正在由活期存款不断转为定期存款,说明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在有力、有序、有效撤出股市,牛市结束的可能性较大。
日本股市1989年12月本币升值泡沫破灭前夕,出现了上述牛市结束的货币供应条件。日本股市自1989年12月见顶38957点后,到2003年4月最低到达7603.76点,下跌幅度达79.9%,而且是一个长达14年4个月的超级大熊市。1989年12月的最高点至今19年了也没能再创历史新高。
台湾股市1990年2月本币升值泡沫破灭前夕,出现了上述牛市结束的货币供应条件。至1990年10月最大跌幅达81.73%。1990年2月的最高点至今18年了也没能再创历史新高。
台湾股市1998年3月从9000多点跌向一年后的5000多点之前,出现了上述牛市结束的货币供应条件。
中国A股2001年见顶2245点前夕,出现了上述牛市结束的货币供应条件。A股从2001年的2245点下跌,2005年6月最低到达998点。
很不幸,中国A股2007年见顶6124点时,也开始出现了上述牛市结束的货币供应条件,在2008年一季度得到了非常非常明确的确认。
二、A股货币供应条件出现质变,宣布本轮A股牛市已经结束
2008年2月14日晚上,我给一些朋友们发了一封邮件,邮件标题是“今日央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按照我个人理解的牛市资金供应规律,几乎是在宣布本轮牛市已经结束。”下面是邮件原文,未作任何删减(那天上证综指收盘4552点,我当时就指出上证大盘保守估计最少要跌到3000点。)
今日央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按照我个人理解的牛市资金供应规律,几乎是在宣布本轮牛市已经结束。
(1)M1同比增长率自2007年8月见到最高点后,呈现下降趋势,本月继续下降;
(2)本月的活期存款同比增长率大幅、明显下降,仅为17.57%,创最近15个月的新低;
(3)本月的准货币(M2-M1)同比增长率达到17.88%,创最近17个月的新高;
(4)本月的活期存款同比增长率低于本月的准货币(M2-M1)同比增长率,这是最近15个月来的首次。
以上货币供应条件变化说明:可能和愿意进入股市的活期存款资金明显减少,不愿意进入股市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明显增加。
简单地说,活期存款明显减少,定期存款明显上升,国内的跟风资金已经不愿意在股市里玩了,而宁愿存成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应该是说明有大量先知先觉的资金,从股市里退出来,存到银行里了。
如果未来两三月的数据仍然是这种趋势,则应该可以肯定本轮牛市已经结束,上证的6000点附近应该成为未来数年的头部区域,股市只有向下大幅拓展运行空间了,保守估计最低点可能在3000点附近吧。
一月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9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17:2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央行网站今日公布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长18.94%。2008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高2.2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2%,增幅比上年末低0.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1%。
(下篇文章:六论牛市结束:牛市结束的技术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