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古镇
(2010-06-06 07:17:5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散章 |
沙坪古镇
过桃花源,沿古道一直向西南方向走,渐渐地便觉得古风扑面。经“郑家驿”时,仿佛听到长安或东京的马千里而来,一声嘶鸣震落薄霜。先前在古道两侧远远对视着的浑圆山丘,悄然间向古道挤拢过来,汽车便在山间绕来绕去了。山林被秋染得五彩斑斓,偶尔有瘦瘦的炊烟自树隙间被谁扯向天空。汽车忽然像古代的马“嘶鸣”一声,有人喊:沙坪到了!
一条小溪从桃源深处游来,两排高高矮矮的房子依溪而建,一座风雨桥横溪而过,这便是沙坪的全部内容了。友人说,镇尾曾有一条柳巷,一百多棵老柳蓊蓊郁郁,有无数白鹭早晚绕树停停飞飞。可惜,柳树没有了,也就不见了白鹭清纯的影子。
镇头为机关所在地,多钢筋和水泥。过得桥去,一步便跨了数个世纪,房子多为吊脚楼,悬在溪边,远远看去,那黑黑的瓦,那苍黯板壁,那立在溪边的支柱,那挑着筐筐篓篓的行人,让人想起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吊脚楼紧挨着,“街”就在家家屋檐下,走在檐下,“家”的温馨从木纹里浅浅地溢出来,抚慰着你的身心。家家大门敞开,看不到人,旧桌上大都摆放着黑白电视机,你若渴了,你进去兀自取了那玄色陶罐喝就是了。吊脚楼街迎面是一座山,屏风一般挂在溪西,深秋季节里一幅活脱脱的油画。若冬天里披了雪,那雪色一定会将家家板壁映亮。
沙坪以西,就是一条青石板路伸向莽莽苍苍处了,自古以来,这里是西南高原通向洞庭平原的咽喉要道,昔时商贾云集,马铃声声。如今走在镇上,只风雨桥上熙熙攘攘。桥栏一侧,挂着城里贩来的时髦衣裳,另一侧,则摆放着山里的土产:黑红的板栗,黄澄澄的沙坪柚,精致的竹制品……忽听一位老商贩唱着:“渡口女儿辫子长,十七十八尚无郎,芳心原不甘单渡,临镜结成辫一双。”友人告诉我,前年潇湘电影制片厂来这里拍摄《铁牛镇》,这老者当过群众演员哩。那个场面反映的是父老乡亲站在村口古柳下,目送亲人当红军的情景,其情切切,感人至深。导演很惊奇,沙坪的百姓上镜头感觉特别的“OK”,也不知何故。这时,我猛地发现,沙坪镇上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甚少。友人见我一脸迷惑,指着桥下的溪说,他们都随着这溪走了,到远方打工去了。
站在桥上,一溜儿望过去,现代的楼,古典的楼,扇扇窗子对溪开着,这沙坪的眼睛,日里夜里望着千年不竭的溪,望着像溪水一样流动着的一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