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汽车业振兴该不该降低车价?
文/丹东晓程
这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全国都在救市,都在谋求汽车业振兴。汽车业怎么办?想借此机会维持汽车高价的企业和经销商未必没有。当此全国全民救市之时,还在考虑怎样赚取最高利润,这样,就抵消了国家政策的救市效果,也打击了政府的救市信心,同时会影响政府后续一系列汽车振兴规划的出台。
仰仗政府救市政策抬高汽车价格的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至少目前看不出它得以杜绝的理由。
实践证明,车价是很难控制的东西。要想下来,汽车企业多么严厉的惩罚措施也无能为力,要想上去,持币待购人群怎样望眼欲穿也不下降,而且一有旺销迹象,马上蠢蠢欲动,令价格上扬,逆市涨价的车型、优惠缩水的车型越来越多,趁机捞取利润弥补销售淡季的亏损可以理解,但已经发了大财还想再捞一把的行为就难免令人失望了。致使价格诚信尽失,定价权威扫地。
最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5月以后,汽车价格优惠幅度很大、波及面很广,但除了一汽大众之外,没有一家企业宣布官方降价。为什么?为寻找时机价格优惠缩水做准备。结果,汽车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成了雾里的一枝花,越来越扑朔迷离。准购车人群不辨真伪,只能持币待购。
国家的救市政策出台很快,汽车业振兴规划也很宏伟,这使汽车市场信心大增。借此机会,如果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联手进行汽车降价,将是对救市政策最好的呼应和最积极的表态。
不能多降,也能少降。至少把缩水的优惠再缩回来。
频频降价使车价虚高的事实露了底。
10万元之内的小车动辄降价1.5万。这价格是不是离谱了?还不是买断价、团购价,也不是清库价,是刚刚上市半年的新车。
这是紧凑型小车。
中高级车的利润率就更高了。价值20万元的车型,一降两万三万,毫不稀奇。
SUV车型单车利润最高,目前价格坚挺,毫无降意。
留点价格空间,以备价格战开打也是一部分经销商和汽车企业的真实意图。很多经销商和汽车企业抱怨,都打价格战,不保留价格空间不行啊。是的,是先有价格空间还是先有价格战,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越争论越让人糊涂。但大多数厂商都是价格战的好战分子是毋庸置疑的。经销技巧贫乏,降价依赖严重,使各位对价格战情有独钟并趋之若鹜。
提振市场信心,厂商最佳的表现,就是将价格空间拿出来,表明诚意,也进而摆脱价格战。
需要警醒的是,1.6L以下车型车购税减半,这些车型的经销商当然高兴,但这也许会成为他们顽固的坚持高价的理由。如果这些车型坚持既定价格,僵死不动,1.8L以上车型大可以将这部分车购税额度作为降价优惠出来,一样可以打动消费者的心。
如果有聪明的经销商此时打出广告:代车主缴纳车购税,照样可以起到促销作用。这样,1.6L车型的政策优势就流于无形。
丰田雅力士当初的定价就是包含了车购税的价格。但当时大家对车购税还不是很了解。现在车购税成了热点、关键词,大家都很在意,此时再杀个回马枪,为顾客减免车购税,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毕竟目前还没有买车的,都是实实在在把汽车用来作为普通的交通工具的中低收入人群。价格低廉的比亚迪F3和夏利、QQ成为2008年畅销车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综上,坚持虚高价格,以价格之虚应对救市政策之实,只能说明企业和经销商在救市面前缺乏诚意,“不讲究”。只有痛下决心,拿出低价位,把车价降到底,才能看出企业和国家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破釜沉舟的决心。而根据目前车价的虚实程度来看,以低价位应对萧条车市振兴汽车业,是可能的。证明就是今后看谁降价。除非没有企业降价。
调查:认为汽车价格还应继续下降的,请举手!
认为车价还有下降空间的,请举手!
那年 那月
(供新浪汽车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点击最新评论:
2009年能成为最佳购车年么?
取消车辆购置税与汽车降价
奥迪A4L试驾中感受极限狂飙
牒照:奔驰B级 商旅之王 重磅出击
“老照片”参考:那年 那月
风情万种207 让人欣赏让人迷
购置税减免前需降价应对持币待购
车价不降反涨下场如何?
车市里有没有串种的混血儿?
春节前汽车降价还有好戏看吗?
传说中的小萝卜头原来这么帅啊 严冬中的三亚:蓝海美女细纱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