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逆市上涨现象透视
文/丹东晓程
近期车市,降价声音有些弱下去了,涨价的声音反而高了起来。
先是东风日产北京高调涨价。报道说:“北京市场供应不足造成专营店的库存紧张,目前北京地区各东风日产经销商纷纷上调各车型终端销售价格,TIIDA、新天籁、骊威等上调幅度均在3000元以上。东风日产北京商务中心介绍,TIIDA车型目前市场售价上调了4000元左右。此前TIIDA在北京地区的最高优惠幅度为1.7万元,目前优惠幅度降至1.3万元。新天籁上调幅度为4000元。此前新天籁在北京地区的优惠幅度最高曾经突破过1.3万元,目前优惠幅度缩减至9000元。骊威上调幅度为4000元,此前骊威最高优惠幅度曾突破9000元,目前各专营店优惠幅度均调整为5000元。逍客的市场售价也有所上调,上调幅度在3000元左右,其目前的优惠幅度从8000元跌至5000元。目前北京地区东风日产车型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要在春节之后才能得到缓解。
无独有偶,东风悦达起亚北京地区经销商于1月份正式上调旗下赛拉图、RIO锐欧、和SUV车型狮跑全系产品售价,上调幅度为1000元~2000元。
媒体没有关注的调价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奇瑞汽车刚过元旦车价便上调,优惠由最多7000元回调至2000元。经销商说新的优惠政策还没有下来;上海大众北方经销商则取消了桑塔纳普通型的5000元优惠。
猛然一看,此种涨价调门很高,态势强劲。细细分析,感觉底气不足,只是临时性小范围调价而已。而且不会坚持太多时间。
车市受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大势影响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于是一些企业纷纷调低销售计划,由浮躁转为务实,策略上由单纯追求销量主动向巩固市场占有率、保持销售形势稳定转变。这种清醒的思路可以暂缓车市的恶性竞争,同时将车市从持续的价格战中摆脱出来,由恶性竞争性降价向根据市场规律和造车成本变化的理性降价转变,从而使汽车产品质量性能配置得以保持,品牌形象得到维护,也使部分新车避免坠入汽车降价无底的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车价保持稳定,对车市健康发展有利。
但市场为主导的地位绝无改变;车市竞争竞争越来越残酷。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原本就十分激烈的竞争更加激烈,堪比火上浇油。在这种形势下,车市中部分新车预留的价格水分迟早要被乖乖地挤出来。价格战或大或小,此起彼伏,总会继续的。
目前的价格下调,只是销售季节的变化产生的竞争喘息期。一些热销车型在年初计划下调、销售压力变小的竞争的特殊缓冲期试图借机捞取利润,缓解以往竞争中利润过低的损失;另有一些车型在竞争缓冲期降价已经没有意义、没有效果,销售压力变小,也自然就选择了保价保利,以修复前期竞争中“剐肉”的损伤。
明显的趋势是,不管高调调价,还是低调悄然压缩优惠幅度,总体价格还是走低,没有一家企业将产品价格调回到产品上市时确定的市场指导价上面。这说明,降价压力还在。敢于挑战这种降价压力的企业,目前还没有出现。把这种临时性缓冲性的价格小范围下调称作逆市涨价,实在是有夸奖过誉之嫌。用不到多久,晚一些时候不需等到5月份或者最晚9月份,这些车型价格会随时掉下来,而且范围不会小。
掉下来的价格,是很难涨上去的。此前“买涨不买降”的销售定律,在目前这种特殊的经济趋势面前已经不灵验了。逆市涨价,这种看似灵活的随行就市的价格政策只能授人以出尔反尔的口实引起消费者反感。更何况,以往降下来的车型,价格并没有到达底线。
笔者了解过部分经销商,有的车型即使价格下降2、3万元,仍有利润空间。经销商并不是十分希望价格僵死不动、停滞不降。目前,企业让车价回升的办法只有一个:出新款。但这种办法已经被消费者看穿了。新车降价已经无路可逃。只能迅速降到底。
(供新浪汽车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点击最新评论:
严冬中的三亚:蓝海美女细纱滩
09车市哪些车型更畅销?
车市里有没有串种的混血儿?
春节前汽车降价还有好戏看吗?
谁是低价王:各排量最低价格榜
新车价格进入华容道:无路可逃?
鼠去牛来盼牛市 开年降价要高潮 晶锐定价凭什么如此大胆?
取消车辆购置税与汽车降价
捷达降到6万 凯越怎么办
韵致无穷的苏州风光
传说中的小萝卜头原来这么帅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