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偶然看到五年级学生写的一段说唱词,稚嫩的文字中带着点老气横秋的无奈,让人读了又好笑又羡慕——我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
今天天气虽然好,但我不能出去跑。
天天学习真烦恼,课外辅导真懊恼。
想玩的东西太多,玩玩游戏也蛮好。
好玩的东西太多,游泳滑冰感觉好。
能玩的时候太少,培训课上要动脑。
大考小考少不了,我也最想成绩好,所以不免有烦恼。
是书包还是肩膀太小,愿望太多还是时间太少?
请你们大家谁来告诉我,什么样的童年是最好?
“什么样的童年是最好”?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不过在我记忆里,物质贫乏的童年,倒是有许多无可替代的乐趣,尤其是在这个“吃”字上面。
那时候的我们在面对喜爱的食物时,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快朵颐。不必顾忌自己的吃相是否优雅,也不必担心食物的卡路里是否太高。
童年的我是个十足的胖妞,最爱的菜是糖醋排骨和红烧肉。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努力读书,长大后赚了钱,能天天吃上妈妈做的红烧肉,还有奶奶做的糖醋排骨——
后来,等我渐渐意识到女人的体重和魅力成反比时,我就不那么热衷红烧肉了;再后来,在我那日益膨胀的“虚荣之心”和无可救药的“爱美之心”的驱使下,我竟变得“谈肉色变”,差点要立志“吃素减肥”。
每年春节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水水对着奶奶做的糖醋排骨,总要作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每次水水都自我安慰:没事,就吃两块。接下来,三块,四块,五块。。。。。。最后一大盘排骨全被我一个人倒腾了个精光。事后自然免不了对着水水老公进行一番自我忏悔。他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没事啦,比这多的你都一口气吃下过,这算啥?”。。。。
最近看贝太的《从小爱吃的菜》,里面除了有我曾经最爱的糖醋排骨和红烧肉,还有小时候喜爱的鸡蛋羹。想起那些清冷的季节,妈妈在饭桌上放一碗热乎乎,嫩嫩滑滑的鸡蛋羹,在上面撒些葱花,搁点香油,那香气便带着归属的温情与暖意在屋子里弥散开来。。。。。。
鸡蛋羹的做法很简单,不过要想让鸡蛋羹平滑可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蛋和水的比例适中,一般以1:3为宜;
2.加温水与蛋液,盐和鸡精搅匀;
3.
用保鲜膜将2的碗口封起来,等蒸锅水烧开后放入,大火蒸至蛋液凝固关火。
4.最后将葱花,生抽和香油撒在蒸蛋上即可。


我比较喜欢吃小葱,所以撒了一大把葱花,赶紧来个特写——

周末特别推荐——
私房菜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