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软实力之“转化”:小迁如何看待母亲

标签:
父母软实力孟迁转化原生家庭母子关系育儿 |
分类: 孟迁思语 |
所谓转化,就是对旧牌赋予新意。
在我们做孩子的时候,我们积累了很多的记忆,吸收了很多观点和感受,不少观点是我们作为孩子的狭隘眼光,比如那样我们就感到自己不好、自己不被爱;不少观点其实不是我们自己的眼光而是某个大人的眼光,比如妈妈说爸爸不够好,我们就信任了妈妈,也觉得爸爸不够好……这些记忆、感知因为缺乏爱的连接就阻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常常是妨碍了很久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不仅有了新的思想,而且更加独立,若能适时清理这些过去,我们就能活的更自由、更轻松,也更自爱。
我在课上分享了对于我祖父的转化,现在我想说对我母亲的转化。
祖父和母亲都是在我的家族里特别不被尊重的人,都是被颇多微词的人。
比如,我爸爸形容我祖父说他“油瓶倒了不扶”,不负责任,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的,因为祖父作为当家人责任感不够,那我父辈全家人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匮乏,也是真的,所以我永远不会说不负责任是好的。可是,另一方面,爷爷的“不负责任”里面也包含着正向资源,其一,不负责任代表不受拘束,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应该”,不负责任,就没有那么多“应该”没有那么多“必须”,所以,他就可以自由自在;其二,他不负责任,无形中别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任,事实上,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父辈兄弟三人都特别独立顽强,都能独当一面。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大家说祖父“好吃懒做”,比如说他“自私”,这里面包含着很大的自我爱惜,若是我爸爸懂得自我爱惜、不背负那么多责任、不那么多不好意思,他也不会那么早就离开,不顾及他人不值得提倡,可自我爱惜真的很宝贵很必要;再比如有说祖父“少心没肺”“傻”“被人当枪使”,这里面包含着他不成熟的一面,也包含着他单纯和愿意相信的一面,后者是非常宝贵的,我愿意自己追求成熟,但很高兴自己接受了祖父单纯、愿意相信的衣钵。
在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里,任何一个成员不被尊重和接纳,都对应着我们对自己某部分的不尊重和不接纳。比如说父母吧,父母不仅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必然内化父母的某些东西,我们不尊重其中的任何一人、一处,都会带来我们自己的自尊压抑。
好了,现在我要说说我母亲了。为了顺畅的和我的感受连接,我选用“娘”这个称呼。
我先说我曾有的对娘的印象。丑,没主见,说不明白话,缺乏力量,做事没品质,不爱收拾房间,吃苦耐劳,善良,心软,疼人,好学习,开朗,不爱主事,操不了心,低自尊。
老实讲,我埋怨过娘,我说过很指责或包含贬低的话,我设想过如果娘不是这样或者我的娘是别人。但,娘总是一如既往的疼爱我,即便她当时生气、不快或者让人心疼的沉默。
后来,我学习并着重内在成长,我慢慢的独立了,学着为自己负责了,我看娘的眼光也变了,我记得有一次在厨房里说:娘,你做事没品质就没品质吧,我有品质就可以了;你没主见就没主见吧,我有主见就可以了。(当然,若是现在的话,我大概说也不会说,做就好了,当时还有以这样一个承认来确立的需要。)
到近一两年,我欣赏自己的时候多起来,我感觉做自己很好的时刻多起来,我就在内心特别感激母亲。
我感激母亲不让我怕,在那个大家庭里,我几乎怕所有人,或者说对每个人都有一些怕,我想幸亏娘不让我怕,否则我得活得多紧张呀,对一个孩子来讲,我已经够紧张了;
我感激母亲不管我,也管不住我,母亲就是管不住人,可是我和哥哥都很听她的,这就是很奇怪的,我们不怕她,但也听她,因为我们希望她开心,我很幸运有这样的母子关系,我们的听从不是出于无奈或恐惧,而是出于情感;
我感激母亲不教我,她不觉得自己教得了我,从我上初中开始她就常说:俺也不懂,你看着办吧。有时候,我会觉得太得不到母亲支持,后来,我觉得那是多么大的幸运,妈妈给我宝贵的空间,让我自己学、自己想、自己做主,让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我感激母亲给我温和而忠实的爱,我从来没怀疑过娘爱我,我感到她很疼我,她可能不理解我的思想,但是她疼我的人,她给了我温暖而稳定的母子联系,我吃奶吃到好晚,和娘在一个被子里睡到好几岁,还说要睡到十八岁,我记得一个画面,小小的我躺在炕上不敢睡,娘在油灯下做针线,我就牵着娘的衣角睡,娘什么也不说,就让我牵着安静的做自己的针线;
我感激母亲信任我,不知道是不是她觉得自己太压抑了,她对我和哥哥都很放手,我第一次独立驾车,她就坐,我呲牙咧嘴的开下来,问她感觉怎样,她说能开就不错了;娘不担心我,你看这条路上的我,也看不见什么钱,看不见什么保障,也还没结婚成家,几乎所有人都担心我,娘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管不了的事情她就不管,我猜她内心有一个清明,我比她更了解我自己更有能力照顾自己;
娘在与人相处上也蛮独特的。她的界限并不总是很好,说话当然也不总是恰到好处。但是她待人有朴实有热情,对人有原谅,有一次我看到她为曾经“责骂”过她的人高兴,我很佩服;娘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是不爱占上风,不介意人家占上风。当人家觉得自己优越或者强调自己优越的时候,娘不和人家争,也不感到压抑,那个态度就是:是呀,你看你多好。怎么说呢,就是不求压过人,愿意欣赏人。我觉得我和哥哥也得了传授,所以,我们身边都有好多出色、有才的人,我们很愿意佩服人家,人家也很愿意跟我们玩。
所以,母亲的人际生态有点奇怪,一方面呢我家人不太喜欢她,一方面很多亲友都喜欢她,几乎我的每一个朋友都喜欢母亲。
家人不喜欢母亲,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排外,大概以我奶奶为始,大家都维护自己血缘的忠诚,而把媳妇当作外人,常常用贬低别人来确立自己家很好,这在传统观念里也不足为奇;一个是势利,父辈祖辈的人还在比较困难的谋求生存,谋求证明和尊重,所以更看重本事、力量、心机、成功,无形中就贬低着母亲。实际上,自己过去很大的一部分态度是来自于家人而不是自己,如果仅仅是出于自己的态度,母亲早就够好了,不需要等到今天我才觉出母亲够好。
势利、吝啬和不尊重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势利是小看自己觉得自己要依靠别人,吝啬是匮乏感,不尊重人是因为自己从来未被充分尊重过。所以,我想我不是必须去改变家人对母亲的态度,我自己尊重就好,我认出并不同意家人的态度就好。
(这张照片应该是爸爸在世界上最后的照片,大概摄于2000年,我曾经为之流泪)
我还要感激的是母亲和父亲的那种彼此退让、包容相守的稳定夫妻关系,那使我对婚姻、家庭自然的有一个很够的安全感,我长大后经历了好几个恋爱的历程,结过婚也离过婚,但我从来没有特别的受打击、对婚姻没信心或者总担心分开。我想自己是无形中从母父的关系中吸收了关系的安全感。
我母亲不强势,不是非怎样不可,踏实的守着父亲跟随父亲,对我父亲是一个很大的滋养和护持,要不是母亲有那么多的软和弱,我真担心这对夫妻的日子不好过呢。
我不能不提的是母亲的“丑”。后来我找女朋友相貌都是中上的,我看一个姐妹“丑”就对人家没有感觉了,其实呢,自己也被这种“丑俊”束缚着,因为你看到另外更“俊”的,又觉得身边的不够俊了;因为你看到特别“俊”的,你有觉得自己是不是配得上了。
到这一两年,尤其是今年,我开始破自己的这种执着了,那有那么多美丑呀,没有确切的美女,光鲜的明星素颜后也特别普通,再完美的面容天天看也会觉得普通,再“丑”的你带着尊重和爱去看,也发现那么天成无缺……自己追求漂亮,无异于一种虚荣,虚荣背后还是自卑,若是自信也不需要靠身边的人漂亮来衬高自己。我开始更看重人是不是自信或自在,她若自信,怎么都是美的,若是不自信,漂亮也没什么用。自己也是,同样一个身体,不同时期的自我感觉差别大了去了。
我慢慢接受大家都是普通人,娘是,我是,别人也是;我慢慢看重心灵的连接,不再把美女只当作尤物,而是当作一个亲切也寻常的人,最美的是那种爱的连接。
综上所言,从社会的观点看,母亲是那样的不够好,从生命的角度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看,母亲对我是多么的宝贵,多么的护持和造就;如果是从爱的角度来讲,娘足够足够爱我了,而我对她也感情极深。当我不再处于小孩子的依赖状态中,当我自己独立地站起来,我就不那么介意母亲的不完美;当我带有觉察的重看自己的印象,区分哪些是家人的态度,哪些是自己的需要,我就拥有了一个超级好的母亲;当我拉开长长的距离,俯瞰母亲对自己的意义,我就有一种哽咽地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