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迁成长日记:闪光的瞥见

(2012-03-20 13:08:02)
标签:

孟迁

亲子关系

育儿

亲密关系

情结

童年创伤

心理治疗

心灵成长

分类: 孟迁思语



                       

                   闪光的瞥见

                      文/孟迁

努力或生命力

 

之前,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努力的人,我努力学,努力说,努力听,努力生活。在玛利亚的课上,某一会儿,我忽然感觉到,不仅仅是“孟迁”在努力,而是一个生命生长它自己,我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生命在生长和体现自己。

 

细想“那一会儿”,大概是这样的,我站起来发言,当我坐下时发现自己想说的没说完,大概漏掉了三分之一。我本来挺在意自己表现的,发言前我会打腹稿,发言后我会评估自己说的怎么样,致力于让自己发挥的更好。这是之前的我,而当时,我忽然不那么在意自己有没有说完,我感到的是,自己不是已经在说了吗,不是已经在努力了吗?而且这是自己的一个始终的趋势,总会寻求学习和进步,而这就够了。而我身边的同学,在场的七十多位同学中的每一位,以及玛利亚,大家不都是如此吗?在同一条成长的路上,在各自不同的阶段,寻求着,生长着。

 

“孟迁”在努力和一个生命在生长,有很大的不同,个人的努力是一个意愿和选择,而生命的生长是一个固有的品质。意愿是变化的,你要维持它,会担心它的变化,会评价它的努力够不够好;而品质是固有的,只要你是一个生命,你就会生长,像每一颗种子、每一条根一样自然地就会生长,你不需要担心不需要刻意,它自己就会,只要它是生命,它自己就会。

 

在这个瞥见中,在那一会儿里,我感到踏实地相信,我相信自己会自然寻求让自己这个生命生长的最好的选择,并不遗余力。

 

 

连接或整体

 

在第四天,玛利亚在给一个家庭做治疗的时候,有一刻,她处理主角的自我资源。主角的资源很多,有耐力、聪明、善解人意、优秀、踏实等,其中还有“自我接纳”,但是主角说那个自我接纳比较小而且远远的。玛利亚说,如果自我接纳是小的,那么所有这些资源也都是小的,然后让扮演的人都蹲下,五六个角色同时蹲下,这对我的冲击很大。我想这是对的,如果一个人自我接纳度低,她是不会看重自己的资源的,她会觉得那算什么那还不够远远不够。

后来,玛利亚请扮演自我接纳的人说话,这个角色扮演者是一个九零后,在读大四,已经开始在学校里带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我很佩服她。她接下来说的很好。

她代表自我接纳说:其实我一直都在,我很奇怪为什么要把我放在那么远还让我那么小,我远远的看着这些资源,我越是看就越想过来和他们在一起,当我走过来的时候,我感觉被他们围着,他们都属于我,我想要谁,谁就能帮我。

 

我相信她说的,其一,每个人的自我接纳其实一直都在,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自我接纳,它怎么活呢?大概它都不能活了,只要它活着,那必然是还有自我接纳的。自我接纳从来都在,我们是否看到它是否重视它才是关键。其二,“我远远的看着这些资源,我越是看就越想过来和他们在一起”,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一个人越是能看到自己的资源,就越能够自我接纳。其三,“我感觉被他们围着,他们都属于我,我想要谁,谁就能帮我。”本来就是呀,作为我的各个资源,那都是属于“我”的,想要谁,谁就能来帮“我”,而自我接纳大概是这些资源的核心位置。

 

简而言之,我从中感触很多,这对我自己的自我接纳很有帮助。我很感谢她,我当然也要感谢玛利亚,那我也不能不感谢这个家庭,他们愿意来才促成这个瞬间的发生,而我又想到所以有这个课程不能不感谢魏敏,是她最早用很大的决心和能量来引进萨提亚课程到北京,而如果我感谢魏敏,我大概不能不感谢她身边的人,她的儿女给她冲击、困惑,促使她寻求成长接触到萨提亚,这样下去,就像一个湖面的涟漪,一直扩展,无边无际……那么这个场里的所有人们,有些只是坐着,只是在这里,可是没有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这个场都不是现在这个场。我想如果我有足够高,看得足够远,能了解到所有的事情,我会发现整个世界、整个生活,就像那个湖面是一体的,每个人和他周围都相连,他的周围又有另外的周围,所有的周围构成了我们正处于的这个世界。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世界的整体感,之前我一直是单打独斗一直关注自己个人的内在,而这一刻我瞥见原来我们大家相连。

 

我还想说另外一个体验,那时我在火车上看《奥修传》。奥修在上学的第一天就碰到了一个“丑陋而凶恶”的老师,奥修说他丑到简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匹马,当然,对于奥修这样的孩子来说,冲突不可避免。奥修对这位高大的数学老师说:你可以惩罚我,但我会去找校长,我会带着校长和校规来问你,我会去找警察,而到了明天,要么你在这里,要么我在这里,而我们不可能同时在这里。奥修真的做了,他找了校长,翻了校规,找了警察,并找到村上的副主席(一个两万人的村子)。那个副主席轻松的把这件事搞定,这位老师第二天就退休了,果真没有和奥修同时在教室里。

 

而这并不是单独的一件事,那个副主席是一个特别人物,他受全村人的信赖和尊敬,他是一个出色的而从不想发表诗歌的诗人,他和奥修建立了友谊,他对奥修的父亲说,我不只是喜欢他,而是欣赏他,尊敬他。这真是少见的,一个村子上的“大人物”居然尊敬一个九岁的一年级的小男孩,但这就发生了,奥修当然不普通,而这个人也非常不普通。我想这对于奥修是重要的,当奥修晚年自述平生的时候,他用了那么大的篇幅和感情说这个人,我想他一定滋养了奥修很多。

 

那么,那个“讨厌”的数学老师呢?他实际上为奥修牵了线。如果不是他牵线,奥修大概没有机会和这个副主席接触,他们非亲非友,生活、交际圈子也不交叉,如果不是这位数学老师,他们怎么才能相遇呢?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感到我们的生命至少有两种相连,一种是我在课程上感到的平面的相连,一种是垂直角度来讲的线性的相连,就像乔布斯学生时期接触的美术字体和他后来的苹果设计。一个遭遇连着另一个遭遇,一段路连着下一段路,这个遭遇为下一个遭遇创造条件。我的来访者就此问我,孟迁,我讨厌死了我小学时枯燥的数学老师,这个遭遇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说,那你就明白了什么是枯燥,你就会注意避免枯燥,你有没有发现你写的文字特别不枯燥?她说,对呀,真是。

 孟迁成长日记:闪光的瞥见

孟迁怎样做心理咨询

你有这样对过孩子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我爱我的懒惰和软弱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教孩子感恩是愚蠢而无耻的(划线部…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什么时候我们能懂得重视自己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当孩子“犯错”时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什么才是好的亲子关系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嗨,孟迁,你想干什么?!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孟迁心理成长日记:  每一步(下)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做小孩真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生活自有安排,我们并非无可把握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我最近学的4个好东西 别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