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总渴望被看到
文/孟迁
我们为什么那么希望被看到而害怕被忽略呢?细看起来,这个希望和害怕是如此的深刻和普遍!谁不希望别人心里有他呢?未必是很多人,但至少要有人,要是没有一个人心里有他,这个人会非常的难过。有见证的哭泣和喜悦,和独自一人是多么的不同?!人为什么那么需要被倾听,哪怕仅仅是倾听?……为何如此呢?
我联想到科学家叔叔们说的两件事。其一,在远古时代,人们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和狩猎,人类在狩猎的同时,也充满着被“狩猎”的可能,如果一个人落单而被忽略,那意味着死亡的危险;其二,在婴儿诸多的天赋中,有一项本能是尖锐的哭叫,婴儿哭叫声引起注意的能力和一个电钻在地板上打孔是一样的,这项本能意味这什么呢?我们知道遗传和进化是多么的神奇和周密,事实上,婴儿——最脆弱少能的人类状态,如果不能有效吸引抚养人的注意,也意味着生存的艰难甚至死亡的危险。
我联想到的另一种情况是,“我”最初的价值是通过别人来确认的。如果不能引起别人的认同,“我”就不知道自己是好还是坏,如果不能引起别人的看重,“我”就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我很难体会到婴儿状态的处境以及远古祖先的不安全感,但我经验和观察到,一个人越是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就越渴望被看到,越害怕被忽略,越容易急切地外寻、急切地向别人证明自己(如炫耀、渴望出名或者被重要人物赏识等)。相反,我们越是能看到,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就像我们可以呼吸一样确信,我们就越能不介意别人不了解、不认同或者忽略。
写到这里,我偶然在网上看到成龙先生的一篇博客《奥巴马说他是我的粉丝》,里面简述他应邀参加胡主席在白宫宴会的情景,字里行间难掩他收到奥总统、胡主席、克前总统称赞时的激动之情。这里面的激动,和一个普通粉丝见到成龙先生、和他合影甚至供餐的激动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世间最大的人之常情之一。
我只是想,能否丢掉至少不那么依赖一个外在参照,我们就能感到自己此刻活着的价值和力量?我们作为独一无二的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和力量?
孟迁怎样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