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能力”
(2023-11-17 17:51:26)分类: 工作思考 |
——对中小学校本研修内容演变的思考
9月份、10月份曾集中写了几篇关于校本研修的文字。其实,有一个问题很关键,自己当时也没有考虑清楚,所以一直“忽略不计”,但近期,还要谈关于校本研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不能再拖下去了。
这个问题就是校本研修主题选定。
之前为工作交流的需要,查阅了知网上的一些资料:关于校本研修最早的核心期刊关键词,与最新核心期刊的关键词。2003年的系列关键词为:课程资源、教师发展、培训、新课程;2023年系列文章的关键词为:标准、主题、跨学科主题等。
其实,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之前是校本培训,旨在通过本校的力量与资源实现新课改的落地培训。但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课改的理念与实践并非通过培训的方式去解决,因此,便引入了比培训和教研更为宽泛的概念——研修。按照通常的理解,研修主要指向两个层面。一是教师个体的自主学习与研究,二是学科团队集中的研究与实践。
在课改进行几年之后,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是以注重教师日常学习与实践的方式变革,比如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课例研究、课题实践、日常教研、观课议课等等。这些都作为校本研修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在很多学校落地生根,衍生出很多有价值的鲜活案例。当时济源是在观课议课和写作平台建设这两个方面做了尝试,
随着实践的深入,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新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课程标准从1.0到2.0,再到3.0,新课程理念也从“三维目标”升级为“核心素养”。与之呼应的校本研修也从原来多元形式凝聚为主题式。于是,主题式校本研修就成了当下的主流表达方式。
那为什么校本研修会从多元形式逐渐汇聚为主题式呢?我想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依托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课例研究等多元形式的校本研修只是迎合了上级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的要求,但未必真正通过校本研修去解决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等。于是,把教学问题“提升”为校本研修的主题,以便形成优势兵力,便于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利于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研修工作。
第二、多年的新课程实践中,一些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需要梳理解决,一些学校同时也归纳总结了一些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型,需要固化提炼。
基于上述两个情况,学校层面需要对多元形式化的校本研修进行提炼总结,进而形成以主题方式呈现的校本研修新样态。这也是2023年度核心期刊文章中,“主题”多次成为关键词的一个内在原因。
但,从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看,我们目前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校本研修应该仍有改进的地方,我们很多的校本研修主题多指向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而非学习学习能力的改进。换言之,我们的研修方向多数聚焦了教师的教,很少聚焦学生的学。这其实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反映。
新课程改革超过了二十年,二十多年来,我们都在接受一种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但我们在实践中缺依旧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因为,我们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利于以教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执行。
在旨在培养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理念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变得更为明确,要求更为明晰。我们的课程育人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我们的目标。因此,今后校本研修的主题应该围绕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达度去设计、去论证,去实践。比如“借助任务单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相比,前者的指向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后者则是教学手段和工具的研究。两者的指向性明显不同,所产生的实践价值也显然不同。
不可否认,对教师日常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育,但我们很多时候把研修主题聚焦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时,往往会忽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题地位,甚至有些时候,学生会成为我们教学方法和理念实践的参与者、旁观者和实验者。这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多年来一个弊病:我们一方面推出众多的课改典型,实践出众多的课改模式,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文章,但我们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与我们的课改典型并没有成正比。我们学生的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距离我们的课程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二十多年间,我们一味注重课程开发与建设,甚至提出学校的产品是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理论,这种突出课程中心说的背后是对学科育人价值的淡化,是对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淡化,不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可见, 在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的工作必须把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放在课程育人的首位,把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中心,这是学校工作的“总纲”,而与之辅助的教法方法与教学模式则是“子目”,纲举才能目张,否则很容易本末倒置。所以,在今后的研修主题遴选中我们应该立足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培育为目标,把教学方法的问题后移,把学生能力前置,真正通过校本研修去推动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