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参加小郑同学的生日宴会。小泥妈当然得跟在屁股后面去凑热闹。
席间,一个小个子女生——后来我知道她叫小铄。小铄挤不上小郑小泥那个圈子,一直坐在一边悄悄地吃东西。我见她们都玩累了,就让她们坐下来喝口水唱唱歌,节省体力。每当她们表演完一个节目,我就鼓掌表扬。
突然,那个小女生用细细的嗓音对我说:“阿姨,我会唱《我爱老师》。”我很惊讶,因为她看上去那么害羞,但是她愿意主动向我搭讪,说明她很有表演欲望。我温柔地凑上前去:“那你唱给阿姨听好不好?”她说好。接着就轻轻地朗诵了两句,断了。
见我带着安静的微笑(没有期待也没有失望)望向她,小铄不自信地对我说:“我……忘记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坎,如果让她觉得受挫折,说不定下次就更自闭了。我温和地说:“你读得不错啊,回家后把它记住了,下次再读给阿姨听好不好?”她用力地点头说好。
这女孩子实在是内向,说话声音细小得我听不清,平时一定也是当观众的多。有时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表现不也是个性塑造的极佳方案么?我于是问小郑同学小泥同学:“你们会唱《我爱老师》吗?”她们摇头说不会。很好,正中下怀,那是小班的课程,估计她们早忘光了。
我问那小女生:“由小铄当老师来教你们好不好?”小泥小郑觉得很有趣,嘻嘻笑:“好!”
小铄兴奋得两眼发光。她大约从来没当着这么多人(大人有九位左右,小孩子有六七位)当过老师,更没当众表演过节目。我怕她压力太大:“小铄,她们全不会唱,你来教她们好不好?”小铄说:“好。”
于是整个过程中,小铄念一句,比她大一岁的小郑小泥就合作地念了一句。
小铄的声音实在是小,我趁机鼓励她说:“小铄,你读得真好,大声点,姐姐们才听得见!”
小铄挺起胸膛,大声朗诵起来。我觉得她的精神都不一样了,声音也十分有力清晰,虽然依旧那么尖细。读完,小铄自己都很高兴,两个大姐姐也觉得很好玩。
而且神奇的是,刚才她说“忘记”了的那儿歌,在“教”两个大姐姐的时候全想起来了,咬字清晰。一字一顿的很有感情。
小铄的妈妈紧张地拉住我的手问:“她刚才跟你说什么呢?”我照实跟她讲了,这位妈妈很乐意她女儿有这个机会,似乎比她女儿还紧张,在小铄表演的过程中一直在旁边提示:“大声点!”“你再想想,不要再忘记了!”大约小铄也从来没这么“大胆”过吧。她的“出彩”的表演赢得我们真诚热烈的掌声。而小铄那双眼睛是那么真诚温暖地追随着我,让我感觉我象是她的引导者。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这个例子其实说明,孩子不是没有表现的机会,而是视乎你怎么给她这个机会。我们善于利用身边的机会去教育孩子,孩子会渐渐聪明快乐得令我们不敢相信,我还是那句话,教育不是想起来才教育,教育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对吧?呵呵。
关注更多:我所知道的免费物品领取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