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跟二妹坐在小区游乐园边的石凳上闲聊,一边注意着那两名成年人,小区内路灯昏暗,那两人把车停在假山旁后就一直亮着车灯在车里摸索着什么,又不是过节,有什么东西那么难找难搬的?近来小区外来车辆多,又有两个小孩子在,我不由得多了一个心眼。
一会儿,那一男一女夫妻模样的,找了半天原来就掏出两把羽毛球拍,就着昏黄的路灯打起羽毛球来。
我不禁失笑,这对活宝还真可爱。夜半三更地不回家跑我们小区里打球来了。
这对夫妻带着一小孩子。我家小泥跟她小表哥的感情很好,笑声穿透力强,就把那小男孩给吸引过来了,我看出他很想加入这个小团体,可是不知道怎么办,眼巴巴地跟在那两个小孩子屁股后头走,小泥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我开始还提示着:“小泥,这个小弟弟很喜欢你呀,你要不要跟他一起玩呢?”没想到小泥一看他那样子,压根儿不想理。
那小男孩毫不气馁,见小泥的表哥跑开去,小泥身边空了一个位置,就坐了下去,我只好再对小泥说:“小泥,这小朋友真可爱啊,他想跟你说话呀。你要不要跟他打声招呼呢?”小泥勉强跟他喂了一声,仍然跟着她表哥跑开了。小男孩子跟了上去。转个弯,我们就看不见了。
不一会儿,突然传来孩子的哭声,小泥跟她小表哥跑过来,小泥告诉我:“妈妈,哥哥跟那不知名的小朋友打架了。”噢,出意外了。
就在这时,那个正在打羽毛球的太太尖声走过来:“小彬!出什么事了?是不是他打你?!”她那会儿说这话还配着手势,手指利落地一甩,远远指向小泥的表哥。别说小孩子,就算大人也觉得这是一种很恶意很难接受的姿态。
我的二妹这时走出来拉他们两个和解:“他是弟弟,你怎么能欺负他呢?小朋友一起玩在互相帮助友爱,知道吗。”那太太根本不理我二妹的搭讪,牵起那小彬的手就要离开,可是小男孩哭归哭,却不介意跟小泥他们一起玩,所以不愿意离开,那女人面子无光了,骂骂咧咧走了,一边打球一边回过头来张望,时不时尖叫一声:“小彬,过来!”“小彬,你还不过来!”“小彬,你在干吗!”而那爸爸从头到尾没出一句声。
我听得心烦,不由得对这个女人反感起来。其实小孩子的矛盾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解决呢?为什么要强硬插手呢?她不仅错,还大错特错了。
一、妄下结论。身为母亲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就下结论,把孩子的错推到别人身上。长久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辨别是非能力,以为无论做出什么错事都能推诿。
二、强加干涉。身为人母没有培养孩子的情商,强加干涉孩子之间的纠纷,还一副母鸡保护小鸡的强悍模样,自以为做得聪明做得周全。这一来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发生什么问题会找母亲解决,而不是独立面对,对他的将来的人际关系以及个性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三、态度恶劣。孩子正到模仿力极强的时期,母亲没有好好做一个模样,反而将野蛮不讲理的一面频频显露出来,孩子会以为这是一种正常的交往方式,将来也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其实这孩子已经很内向了,五岁左右,见了人不说话,只会用眼神去传达信息,我们跟他讲话他也不理,不喜欢就哭。这就是保护过度的结果——他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交际方式,离开他的母亲,他连对喜欢的人与事都不会表达,象他喜欢跟小泥玩,他只会坐在她身边去等她来招呼他,也只会跟在她后面看他们玩,他不懂得去进入那个圈子。
这就是强悍妈妈带出来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