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作建房不能走开发商的路子

(2007-11-16 16:54:28)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房产/置业

合作建房

分类: 地产风云
              合作建房不能走开发商的路子
 

       曾被全国各地的购房者寄予厚望的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在成功"拿地"一年后无法取得任何突破,最终转为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作为项目立项的一个前提,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已转入房地产开发轨道,256名会员全部转为项目的投资股东,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已发生质变。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人在成功"拿地"后,再也无法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在等待一年无果后,温州合作建房人最终选择将合作建房项目纳入房地产开发程序进行建设。今年10月30日,作为房地产项目,这一地块的建设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立项批复。


    根据商品房开发模式,项目完成后,所有房源将公开销售,房价也将上涨。这不仅意味着256名股东很难如愿买到房子,也偏离了让每个合作建房人买到廉价房的初衷。

 

       不久前,郑州市花园路北段一套复式楼里,郑州中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挂牌。郑州陷入冰封的个人合作建房正式破冰,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基地产的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及经营、房地产咨询及策划。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有6个股东,单从公司的营业执照上,根本看不出中基的合作建房性质,但这确实是一家合作建房的公司,目前已经征集到500多名合作伙伴。


       合作建房目前在全国叫的很热,但是以什么机构作为平台还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征地阶段是以一个协会的身份,但是在建设阶段遇到了立项的困难。现在温州、郑州的合作建房项目转到了成立开发公司的道路,就有企解合作建房概念的倾向。温州、郑州两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已经证实,成员的合作身份已经被股东身份所代替。并且,房屋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甚至有变成开发投资商品房的性质。


      成立公司搞合作建房不是不可以,但是公司的赢利本质很难保证合作建房不走向商品房的道路上去。本来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合作建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产模式。合作建房是发挥民间力量,为国家分担困难,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一个两全其美,又能规避房地产公司暴利的好形式。合作建房应当成为经济适用房的一种形式,享受到国家有关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当然也必须放弃商品房的赢利空间。


      但是,自从合作建房叫开以来,从政府方面的政策上来看,还没有出台过任何的鼓励、支持、优惠的办法。同时,合作建房一直以来也没有任何的政策进行限制,所以合作建房在夹缝中需求出路,有的走向了团购,有的被逼上了成立开发公司的路上。房地产开发本来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其资金的需求量巨大,风险也比较大,因此搞房地产开发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进入的。


      合作建房公司形式实际上是把广大的建房人赶到了开发商的队伍里,大大降低了开发商的进入门槛。同时合作建房没有得到政府的特别政策支持,也让合作建房公司的广大股东承担了开发商一样的风险。这样就会出现赢利的时候股东会分红赚钱,还会带动更多的人进入开发领域;而如果风险来了,就会导致很多的股东家破财尽。因此说合作建房公司不是合作建房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有失合作建房的初衷。因为这些股东们既不是带着资金来赚钱的,也不承担不了任何的风险。


      合作建房只要能稳妥地、安全地、便宜地给参加者一个合适的房子就行了,因此对资金的监管、对质量的保证才是关键的问题。政府理应出台这方面的措施,为合作建房保驾护航,这才是合作建房正确的发展道路,而把合作建房搞成全民大开发的形式,只能让合作建房的路子越走越窄,还可能让已经混乱的房地产市场更加混乱。

 

       合作建房没有什么难的,但是也不是一项很随意的事情。要把合作建房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办好,还是应当对合作建房组织设定必要的条件,建设过程应当有比较严格的资质限定。现在好象搞合作建房没有什么条件似的,谁都能搞,但是实际上却是障碍重重;口头上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积极支持,实际上却是步履为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宁波19.1%、乌鲁木齐18.5%、北京17.8%、北海17.7%和深圳16.8%等;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重庆6.1%、宜昌4.1%、西宁4.0%、湛江3.9%和吉林3.6%等。

        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买不起房的人可能就不仅仅是70%了,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沦落入无房的困难群体中来,而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实在有限,并且还在提高进入的门槛,这样推向合作建房的人会更多,因此从形势上来说,合作建房大有可为。多年的实践证明,让大多数的居民都买商品房看来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随着房价的升高有房人财产越来越大,房子越来越多,而无房人越来越买不起房了。


       房地产虽然可以成为投资的工具,成为人们积累财富的方式,但是,如果房地产只是投资的工具和财富积累的方式,那么房地产就失去了其作为特殊资产存在的意义,而只成为财富的符号了。要遏制这种势头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保障类房屋的上市,合作建房需要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


 

                     “本文参加新浪房产&堂堂网博文竞选活动”.

 

          相关博文:

             2007.11.13   合作建房该如何破局?

             2007.11.06   个人拿地成功让合作建房曙光初照      

             2007.09.05   国家机关停止建房可能加快调控进度

             2007.03.25   单位自建房究竟损害了谁的利益?

             2007.01.16   合作建房进“误区”方大有可为

             2007.01.12   质疑别有用心合作建房困难不大

             2007.01.07   合作建房引导房地产市场走出乱局

             2006.12.15   集资建房难道无路可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