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市场风云:洞察大势看未来 |
五月反弹没戏,“金九银十”有盼头
日前,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创下历史新高至16.5%,由此表明从紧货币政策短期内依旧不会动摇动。这对于在拯救资金链的“战线”上苦苦挣扎的开发商而言,依然是利空。房地产市场到底何去何从,房价会出现整体性大幅下滑吗?
中国楼市正处迷茫之局。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许多城市出现量减价跌之势,连往年铁实反弹的4、5月份,亦露疲态,这不能不让业界失望。3月份,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一手住宅成交量激增,其中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环比2月猛增一倍以上。但是,按以往市场运行规律本该继续增量的4月份,却逆势减量,市场顿现“扶不起的阿斗”之相。“五一”期间各地的房展会情况,相比前几年黯然失色,预示着“红五月”难有亮色。
中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和楼市发展不均衡,注定各地房地产市场演变的周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才会出现深圳、广州等个别城市已开始明显降价,而上海、北京却依然坚挺,而合肥、西安、沈阳这些城市连成交量也未明显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讲,上海楼市在全国楼市中具有风向标的作用。笔者结合上海市场信息,预测一下年内市场走势。
对于2008年的上海楼市,早在去年底时,笔者就曾撰文分析:极有可能回归到2006年的不温不火《2008上海楼市,将回归2006形态》。3月中旬时,撰文《楼市已严重“内分泌失调”》。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有认识的和陌生的朋友向我咨询投房时机,我先是建议他们到三月份再做决策,后来推至四月份,现在已是五月份,市场依然是“浑水一潭”,观望气氛浓厚。
两个月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我认为5月非常关键,极有可能成为行情的分水岭,搏弈双方会出现力量分化,不是需求强烈反弹(卖方占上风),就是开发商开始大量促销(买方占上风)。现在看来,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我记得3月下旬有几天上海的一手房成交量忽然放量,达上千套,于是媒体一片惊呼楼市开始反弹。老实说,我对部分记者喜欢拿几天或一周成交量说事的习惯,很不以为然。届时对于很多记者的采访,我都不同意大反弹的观点。
研究分析楼市,至少一个月,最好是一个季度的成交数据,才能说明一些方向性的动态,时间跨度太小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因为市场中偶然的因素太多,尤其是一手房市场,往往是某天有热销项目开盘,就能明显拉动成交。现在回头再看,虽然3月环比2月成交量翻了一番还要多,但同比去年3月仍有距离。更多的是季节性因素(2月春节)导到3月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尚不能用明显反弹相界定。
4月份成交量反倒比3月份又降了一些,充分说明反弹乏力。当然,成交量下滑也与4月份新开楼盘较少有关。根据官方预告,5月份上海新开楼盘达50多个,住宅供应将会放量,由此推测成交量会有所增加,但必然远逊于去年同期,而且价格基本上没有上涨的可能性。
由于一手房成交量受供应的影响较大,分析二手房市场的情况更能把握市场走向。2007年6、7、8、9、10连续5个月,上海二手房指数(价格指数)月度环比涨幅都超过4%,而接下来的11、12、1、2、3、4连续6个月,月度环比涨幅仅有1%多。很明显,去年11是一个相当明确的行情分水岭,之前一路大涨,之后涨速忽然放慢。
笔者认为,接下来一直到9月之前,成交量都不大可能反弹至去年水平,而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大于上涨。目前开发商资金紧张,“僵持战”很难坚持一年以上,只有价格有所下调,才会使购房者尝试性入市,并慢慢恢复人气。这点与股市有一定的相似性,恢复市场信心比什么都重要。缺失4月、5月反弹的基础,6月难寄希望,7月天气最热,8月全国人民共享奥运,哪还有心思买房?
就上海楼市而言,如果前8个月成交量低位徘徊,那么后4个月会有所表现,刚性需求可以放松地观望半年,也可郁闷地忍受一年,但很难超过两年,尤其是婚房族和动拆族。另外从总量上分析,去年上海一手住宅成交量约3000万平米,按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报告,今年成交量应该保持在2200万平米左右,而按上海网上房地产的官方数据,今年前4个月一手房住宅成交量不足600万平米,如果5-8月依然保持这样的销售量,那么前8个月只有1100万平米左右,9-12月要成交1100万平米左右才算合理,因此后4个月的极有可能真正出现反弹行情。
从政策面分析,今年我国贸易顺差铁定减少,GDP增速也会有所下降,而CPI却依然保持高位。如果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也同时大幅下降,对经济的拉低作用会相当明显。在这一形势下,今年第四季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松动,房地产调控也会有所缓劲儿。这个角度考虑,聂梅生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房价从大起到大落将是灾难性的,政府不宜继续出台对房地产从紧的政策。
本文刊发于《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