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萧萧诗作《不让康乃馨消瘦》/安琪(《海峡瞭望》2015年第4期)

(2015-05-23 15:18:34)
标签:

海峡瞭望

萧萧

鲁亢

安琪

分类: 安琪文论

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

——兼读萧萧诗作《不让康乃馨消瘦》

/安琪

 

在书橱翻找刊有“云水谣”专辑的《乾坤》诗刊而不得,竟意外发现了萧萧诗集《情无限·思无邪》,本来找《乾坤》诗刊为的就是找萧萧的诗。话说20125月,漳州师范学院和台湾明道大学、台湾诗学季刊联合举办了“2012漳州诗歌节”,诗歌节以“茶与诗”为主题特邀台湾著名诗人萧萧先生做了专题讲座。我和全场学生一起,聆听了萧萧先生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感到真是亲切极了。讲座中,萧萧以台湾诗人德亮和自己所创作的茶诗为例,讲解了茶与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关联。萧萧对茶的喜好来源于他的故乡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对他的熏陶,此地除了土楼著名,茶叶也很著名,几乎家家都会做茶。茶对萧萧而言,应该是一种隶属于基因血统的记忆。

此次诗歌节,主办方安排两岸诗人游览了著名风景区云水谣村和土楼,两个景区恰好都在萧萧的故乡南靖县。游览中确实看到家家户户都用大簸箕在捡茶,茶农们不拒绝我们进屋观摩整个制茶过程,也欢迎我们就地购买。萧萧说,“我想用茶去结合两岸的茶缘,又因为我熟悉的是文学,是诗,所以就想到把茶和诗结合起来”。讲台上的萧萧,清秀俊雅,笑容灿烂,灰白相间的头发更使之具备一种长者的宽厚——亲和力应是萧萧给人的第一印象。此外就是文人气,萧萧身上有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那种白衣飘飘仿佛古籍上走下的模样。那次诗歌节上大家游山玩水、朗诵赋诗,最后由台湾诗人紫鹃集中刊登于《乾坤》诗刊,我一一拜读完两岸诗人写“云水谣”的诗作,对萧萧的诗作记忆最深,本想找出来加以解读推荐,不曾想家中藏书太多,半天没找到,反而找出了萧萧诗集,真是意外收获。

说意外是因为我一直以为当时萧萧只赠送我德亮著的《德亮诗选》,记得萧萧是这么说的,德亮是台湾优秀诗人,这回有事无法来大陆,特意托我带他的诗集送给大家。我记忆里竟没有萧萧先生送我诗集这回事,真是不应该。早知道家里有萧萧诗集,我也不至于现在才在《海峡瞭望》“台湾诗人”专栏里推介萧萧啊(此前一直想写萧萧但苦于没有他的诗歌),这回好了,捧着萧萧出版于2011年的诗集《情无限·思无邪》一口气翻读完毕,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想法的诗集,全书分六辑,且看六辑标题:有些你我记挂的人,有些让人驰想的岛,有些无法拣择的命与运,有些思无邪,有些石头小子仍然激动,有些可以解渴有些更渴——确实很有作者的匠心在。

除了小标题的创意十足,写作上萧萧也很讲究艺术手法的多方尝试。譬如在第一辑专门有两首台语诗,一首给父亲,一首给母亲。台语就是闽南语,因此我能轻易地用闽南语把这两首诗念了出来并知其味。写给父亲的那首题为《阮老父》,“阮”在闽南语里意为“我”,因此题目就是“我父亲”。全诗不长,我且摘抄如下——

人讲海洋深无底/我讲真失礼/阮老父的智识才是真正深无底/亲像海中鱼虾遐尔济/人讲海洋有够阔/我讲真歹势/阮老父的爱有太平洋的十倍大/予我会当四界看,四界踅/伊的绝招、撇步无人会/伊是阮老父

翻译起来大意是——

人说海洋深不见底/我说那可不一定/我父亲的知识才是真正深不见底/就像海中鱼虾那么拥挤/人说海洋足够宽/我说对不起/我父亲的爱可比太平洋的十倍还大/让我可以四处看、四处走/他的本事啊,至今没人会/他就是我父亲

好玩吧,说真的,每每读到台湾诗人用闽南语写诗,我就对我们闽南语感到十足的自豪,而原先,我是对自己满口闽南腔普通话深感难为情的。八闽大地,只有闽南人的普通话会被轻易辨认出,它真是太有个性了!

同样用台语(也就是闽南语)写作的还有一首给母亲的诗,题为《换我做妈妈》,其中几处闽南语让我大开眼界,譬如“你加我疼”,就是“你疼我”;譬如“俭肠馁肚将我晟”,就是“节衣缩食来疼我”;譬如“惊我寒,惊我热”就是“怕我冷,怕我热”,等等,热爱闽南语的人真可以把台湾诗人的闽南语诗当成教材来学习。就我目前的阅读,台湾诗人白灵也有尝试闽南语诗歌写作,我曾推介过他的《目睭金金》一诗。

萧萧写母亲的另一首诗也令人难忘,那就是《不让康乃馨消瘦》,这首诗的切入角度也让人耳目一新,它从孩子的视角入手,表达了“因为有了孩子,母亲才成其为母亲”的主题。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一句哲学名言,不是父亲生出了儿子,而是儿子生出了父亲。

诗集《情无限·思无邪》的艺术尝试还有“台湾风情系列”之四、五、六三首,那是一种象形和表意相融合的尝试。某种意义上似也可归入图像诗一类。相比于早前萧萧诗作被认为“主要艺术特征在于其古典色彩”(刘登翰,朱双一《萧萧论》),我感到新世纪的萧萧的诗写渐渐有了新异的探索倾向。

萧萧在台湾诗坛不仅以诗人身份名世,他的另两重身份也很耀眼,一曰批评家,一曰编辑家。萧萧出版过诗评论集《镜中镜》《灯下灯》《现代诗纵横观》《现代诗学》等。在东吴大学、明道大学“现代诗”、“现代文学批评”课程授课,致力于现代诗创作、评论及推广的工作。曾经与张默编选《新诗三百首》,搜罗完备,成为各大学“现代诗”课程所必备教材。

2013年我曾应诗人白灵先生之邀担任台湾第八届叶红女性诗奖大陆方面两个评委之一,和台湾的三个评委一起通过网络同步评审出该届得主,台湾方面的评委之一就有萧萧先生。在视频上,我见到了萧萧先生并学习到他对入选诗作的精彩阐释。我期待能有再次见到萧萧先生的机会。

 

                                  2015-03-08,北京。

 

 

《不让康乃馨消瘦》

——母亲礼赞之一

 

                   萧萧

 

因为我,你知道什么是大肚婆

异样的不便时时得忍受

因为我,你知道为什么有血光灾祸

异样的撕裂痛楚十二个小时也要忍受

因为我,你知道叛逆期、过动儿

异样的脾气随处爆发怎能不忍不受

因为我,你知道青春短暂、岁月如梭

异样的眼光变样的身材忍受忍受忍受

亲爱的母亲啊!我立下誓咒:

终其一生,不让康乃馨消瘦

 

 

萧萧简介:

 

萧萧,本名萧水顺,1947年出生于彰化社头,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曾任景美女中、北一女中等中学教师32年,现任明道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等100余部。

——————————————————————————————————————

[相关链接]

【《海峡瞭望》专栏】

2012年第12期:因为太太的缘故——读洛夫诗作《因为风的缘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pa.html

2013年第1期:抓住生活中诗意的瞬间——读紫鹃诗作《动物生活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y0.html

2013年第2期:她诗中极具先锋意识的书写风格——读颜艾琳诗作《听海子的妈妈朗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6l.html

2013年第3期: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给春天写一首诗——读管管诗作《春天的鼻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vu.html

2013年第4期:他的想像力总是跑在阅读者和常规思维前面——读白灵诗作《目睭金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5fw.html

2013年第5期:中正诗风的写作——读林焕彰诗作《中国,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0x.html

2013年第6期: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fo.html

2013年第7期:诗的张默和人的张默——读张默诗作《无调之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ry.html

2013年第8期:“一整座海洋的静寂”——读罗任玲《风之片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7p.html

2013年第9期: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mg.html

2013年第10期:为了心仪的梦想——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9j.html

2013年第11期:诗人可以为历史作证 ——读鸿鸿诗作《闻以军退出加萨走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5.html

2013年第12期: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 ——兼读唐捐诗作《细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8.html

2014年第1——2合刊:女性命运悲剧的一面——读洪淑苓诗作《女声尖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9o0.html

2014年第3期:一首动人的乡愁诗——读痖弦诗作《红玉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8m.html

2014年第5期:新风格实验的女诗人——读阿芒诗作《打打打打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m.html

2014年第5期:他不会顺着常人的思路去构思写作 ——兼读陈克华诗作《车站留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n.html

2014年第6期:有着浓郁古典中国味的现代——读方明诗作《黄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uxqz.html

2014年第7期:他是我们时代的文化勋章 ——兼读周梦蝶诗作《孤独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uzv9.html

2014年第8期:“他们在那里而我不在”——读叶觅觅诗作《他度日她的如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2k2.html

2014年第9期: 青春的席慕蓉,乡愁的席慕蓉 ——兼推介席慕蓉歌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3y5.html

2014年第10期:并非只写乡愁诗——推荐余光中诗作《鹤嘴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5t0.html

2014年第11期: 罗门和他的战争诗——读罗门诗作《麦坚利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8u2.html

2014年第12期:三毛:东方邪典——兼推荐三毛诗作《七点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anj.html

2015年第1期: 诗的无所顾忌诗的无所不能——兼读鲸向海诗作《征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bv3.html

2015,2-3合刊:诗是普世的人世的感动——兼读郑愁予诗作《错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gvy.html

早逝的天才有着何其旺盛的创造力——兼推荐林燿德诗作《终端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gvz.html

 2015年第4期: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兼读萧萧诗作《不让康乃馨消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jl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