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安琪
诗人安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11
  • 关注人气:49,4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叶觅觅诗作《他度日她的如年》/ 安琪(《海峡瞭望》2014年第8期)

(2014-09-24 22:29:40)
标签:

海峡瞭望叶觅觅

安琪

分类: 安琪文论

“他们在那里而我不在”

——读叶觅觅诗作《他度日她的如年》

 

                                                安琪

 

在《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中,叶觅觅是台湾诗人中最年轻的入选者,1980年出生的叶觅觅属于大陆诗歌代际谱系中的80后,和我阅读过的大陆80后优秀女诗人相比,在先锋层面上她多了一重游戏色彩。这游戏主要由一些符号来体现,譬如“\”号,譬如“□”号,还有一些我敲打不出的符号,评论界把这种写法称为“图像诗”。在我的印象中,台湾诗人玩“图像诗”且玩出花样的不少,记得有一首《雨》,就把诗斜着排,排出了雨的模样。“图像诗”在大陆诗人中尝试的较少,我以为一来与大陆相对刻板的教育所形成的诗人性格有关,二来也与大陆诗人对这种类似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玩着写的诗作有着潜在的不以为然有关。当然,每一首“图像诗”的图像其实都参与了诗歌意义的构成,它们甚至要花费作者更多的谋篇与布局,也因此,“图像诗”才能一直吸引着诗人不懈地求索。

叶觅觅的游戏特色还表现在她的构词上,譬如我将推荐的这首题为《他度日她的如年》诗作,题目明显拆解自“度日如年”一词,但由两个人承担这个成语,他承担“度日”,她承担“如年”。我理解它的本意应是,他因为她而度日如年。但叶觅觅偏偏不这么顺溜说话,偏偏要把这个词这样分置到他和她头上,使之显出奇异的效果。

逐一来分析此诗。第一句,沙士在台湾语汇中是一种碳酸饮料,其味甜中有酸酸中有甜,男主角“他”就是这样一瓶饮料。第二句女主角出场,女主角一出场就画了一个饼给男主角充饥,都知道画饼是不能充饥的,男主角开始度日如年了。第三句,男主角得不到女主角真实的饼也就意味着尚没有得到女主角的爱,因此倍感寂寞。第四句,门闩是酸不是甜,自然这门不好进。第五句,富庶的相反就是贫瘠,贫瘠是他,贫瘠总是让人痛苦的,他也因此是痛苦的。第六句,突然插进来的这句话用括号表示,莫非在说一句题外话或女主角的内心独白,我倾向于后者,也许女主角指望有更多追求者来成就她的登天之念?存疑。第七句,她把头靠在他的胸膛,男主角似乎美梦成真佳人在怀了,此时他如晴朗的天一样愉悦,现在他作为她的情郎一样被她接受。第八句,意指最终每个人的走向,犹如死亡深藏大地。第九句第十句要联在一起读,这里面暗含了海誓山盟的海与山,用的还是拆解成语法,大略是两人互诉衷情互许终生了吧。第十一第十二句也应联起来读,有时间(星期三),有场景(雨中),有人物(他们),有情节(雨中的神仙眷侣仿佛快乐游走的鱼)。第十三句仿佛两人含情脉脉的对视,各自在心里领悟对方的深意。第十四句何以是他躲在她的铁皮里?我思索良久,认为这是他巧妙采取的隐身术,又或许,她太强大,足以把他藏身其中。第十五第十六句,仿佛在预言此后的人生,两人将携手同行,慢慢适应彼此的性情,一直走到椅背上的晚年。最后一句回归太阳月亮的象征意义,男为太阳,女为月亮。

犹如一切爱情都有它的先苦后甜,本诗也是如此。但这种写法委实也太像女孩子的心思,费疑猜。据叶觅觅自述,她在19岁时写了第一首成形的诗《他们》,参加联合文学杂志社举办的文艺营文学奖比赛,得到了首奖,也得到了评委的评语:有夏宇的影子。但叶觅觅不认为自己是夏宇的影子。夏宇的诗我读得不多,记忆最深的是她被广为传诵的《甜蜜的复仇》,大意是要把一个人的影子腌起来下酒。我不太清楚夏宇的诗风,所以也就无从对比夏宇和叶觅觅。叶觅觅自己对夏宇倒是有自己的评价,她说,我很喜欢夏宇赋予诗的各种自由度和可能性,应该说是她帮大家打开了一扇门,大家从那扇门跑出去之后,就可以自己随意到任何地方了,不一定要跟着她跑(她可能也不喜欢别人跟着她)。叶觅觅应该也是从夏宇打开的门里跑出来的诗人,也许还有越跑越远之势?

叶觅觅恰好有一首诗就叫《越车越远》,这首很难理解,其中的“车”是否闽南话里的“踩缝纫机”的意思,如果是的话,那就是一个女人在家里边踩缝纫机边幻想远方。又或许,车就是车的意思,也就是,一个女人骑车想跑向远方。无论如何,叶觅觅的诗确实不是很好懂,以致于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鸿鸿如此写道——

有人写作靠策略,有人靠勇气,有人靠才情。叶觅觅的写作,可以说是造句练习,换言之就是乱写,换了别人肯定失败(书肆间、网络上,恶例无数),但她写,走到哪写到哪,怎么写怎么可口耐嚼,或是让人不得不吐出来研究再三。这就是才情。靠语言的自由增生,抵达潜意识的彼岸。语言学家认为潜意识也是由语言构成,心理学家不尽同意。无论真相如何,叶觅觅竟拿文字当桨棹,就这么划过潜意识之海,显然那是巫的语言。

呵呵,高明如鸿鸿的也不得不搬出一个“巫”字来一言以蔽之,即可见进入叶觅觅的诗有多难。

除了诗,叶觅觅也写小说,也写童话,也拍摄影像诗,对她而言,创作的本质是一样的,并无跨不垮界之说。

 

                                            2014-07-13

 

 

《他度日她的如年》

叶觅觅

 

他闻起来就像一瓶沙士

她画饼他的充饥他度日她的如年

他是寂寞的复数

她的门闩是酸

富庶的相反是他

(他们会不会帮她盖一座九层塔?)

她头发他的胸膛他晴朗她的情郎

有一天大家都会变做土壤

他海过一艘船

她山过一个夜晚

星期三喜欢下雨

他们被雨织成神仙鱼

眼睛被拆成谜语

然而他躲在她的铁皮里

靠着时间的椅背

慢慢发明一种敲打

 

他越是太阳她越是月亮

 

 

叶觅觅简介:

叶觅觅,女,本名林巧乡,19804月生于台湾嘉义市。2002年东华大学中文系毕业,2006年获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研究所硕士,2009年获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艺术硕士。著有诗集《漆黑》与《越车越远》。作品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影像诗《他们在那里而我不在》获2009年“意大利罗马影像诗影展最佳影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海峡瞭望》专栏】

2012年第12期:因为太太的缘故——读洛夫诗作《因为风的缘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pa.html

2013年第1期:抓住生活中诗意的瞬间——读紫鹃诗作《动物生活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y0.html

2013年第2期:她诗中极具先锋意识的书写风格——读颜艾琳诗作《听海子的妈妈朗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6l.html

2013年第3期: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给春天写一首诗——读管管诗作《春天的鼻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vu.html

2013年第4期:他的想像力总是跑在阅读者和常规思维前面——读白灵诗作《目睭金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5fw.html

2013年第5期:中正诗风的写作——读林焕彰诗作《中国,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0x.html

2013年第6期: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fo.html

2013年第7期:诗的张默和人的张默——读张默诗作《无调之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ry.html

2013年第8期:“一整座海洋的静寂”——读罗任玲《风之片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7p.html

2013年第9期: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mg.html

2013年第10期:为了心仪的梦想——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9j.html

2013年第11期:诗人可以为历史作证 ——鸿鸿诗作闻以军退出加萨走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5.html

2013年第12期: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 ——兼读唐捐诗作《细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8.html

2014年第1——2合刊:女性命运悲剧的一面——读洪淑苓诗作《女声尖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9o0.html

2014年第3期:一首动人的乡愁诗——读痖弦诗作《红玉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8m.html

2014年第5期:新风格实验的女诗人——读阿芒诗作《打打打打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m.html

2014年第5期:他不会顺着常人的思路去构思写作 ——兼读陈克华诗作《车站留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n.html

2014年第6期:有着浓郁古典中国味的现代——读方明诗作《黄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uxqz.html

 2014年第7期:他是我们时代的文化勋章 ——兼读周梦蝶诗作《孤独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uzv9.html

2014年第8期“他们在那里而我不在”——读叶觅觅诗作《他度日她的如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2k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