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学》2012年第5期“诗人联席阅读”之十六读顾北、杨小滨
(2012-10-19 14:49:39)
标签:
特区文学诗人联习阅读安琪顾北杨小滨文化 |
分类: 安琪收藏 |
【自选部分】
他写出了中年生活的空虚状
——读顾北诗作《我的咖啡永远等你》
文/安琪
每当我读到顾北成熟流利的先锋文本时我总是很想探究他的写作背景,这个2006年异军突起的福建诗人,在我福建时期的诗歌记忆里确乎并不存在以至我一厢情愿地把他认定为1980年代出生,事实却是,1960年代出生的顾北其实是在1980年代开始写诗的,然后因为这样那样原因停笔,直到新世纪才重新复出。这批人曾被以“新归来者”名义聚集,但在我看来,“新归来者”的归来和当年艾青们的归来性质大不相同。艾青们的噤声一是迫于恶劣的政治环境(其中许多诗人被流放发配,完全没有创作的可能),二是噤声前均有经典诗作为世人所知。由此我们就能明白何以“新归来者”提出后诗界反应平平,客观地说,这些诗人大部分应该叫做中年写作(不好意思,请兄弟们原谅),即,年轻时出于青春期冲动写过一阵,因为缺少继续写作的动力后停笔了,人到中年酒足饭饱衣食无忧后恍然觉得精神有一点点……空虚?遂拾起诗笔。
也许这样的描述有点刻薄有失温文恭俭让,其他诗人会否生气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仅是,顾北是不会生气的。后现代有言“怎么都行”,放在顾北则是“怎么说顾北都行”,这是顾北让人放心之处,也是顾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处。与顾北交往越深便越会发现,“物”与“己”固然不会让顾北“喜”与“悲”,但诗歌却会。每写出一首诗,顾北便会敲锣打鼓恨不得全世界的诗人朋友都到他的博客参观,他的锣和鼓就是短信、纸条或留言。顾北此时的心态完全就是刚着了诗道的年轻人,那种幸福、兴奋和自我感觉良好劲。顾北的诗歌语言撒得开收得住,间或还夹杂一些戏剧道白譬如——
退休的将军上场:喳喳喳,呔/来将通名,战争所为何事呀
由此句回溯细究,方知顾北出身于闽剧世家,其父其姑均为闽剧剧团名角,自小便揪着顾北耳朵背诵闽剧经典手抄本,间以压腿、空翻等戏剧基本功训练,明显要让顾北子承父业。成年后的顾北也真差一点进入闽剧团,终因一点小小差池拐进了公务员行列,产生的严重后果便是,相貌也由堂堂小生拐进中年发福,幸亏有诗歌由内到外养颜养气,我们所看到的顾北的“福”因此便有他的可爱之处。
顾北的可爱首先在于他的率性,他几乎是一个完全不“装”的人,他的诗也因此想到哪写到哪,顾北不为主题而写作,但也绝不为反主题而写作。在我看来顾北写出了属于他这个阶层的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如前所述,他们,人到中年,工作稳定(意味着工资稳定),儿女成才(意味着后顾无忧),那么现在他们干什么呢?除了把工作做好,他们拿闲散的时间去干嘛?郊游、交友、咖啡茶叶和酒,就是他们的业余生活了,这当然是大部分都市中年人的游戏,顾北把它们记录下来了,你说,它们能有什么重大意义吗?似乎没有。但是它们又如此真实地进驻到每个都市人的中年生活里,这,似乎又有些意义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用这样一种中年生活,所谓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不容易啊。好吧我承认你说的这种中年也是真的,但记录它们可以由其他人完成,顾北只完成跟他一样的这批中年人的生活,就像我将推荐的他的诗《我的咖啡永远等你》,人物:我;地点:咖啡屋;情节:等。怎么样,一个很都市的小型情景剧元素都具备了吧?现在,我想撇开诗中“安琪”的身份解读一下(完全可以把安琪换成任何一个女人,当然,最好是人所共知的一个女人),我以为这是一首可以推广的诗,它符合流行的几个要素:语言的朴素,情绪的丰盈,意味的悠长。它像一个电影镜头,一个人坐在一杯咖啡面前,等待一个永远也等不来的人,奥妙的是,这个永远也不会来的人“安琪”又是通过一个本身也没有出场的人物“陈希我”说出的。表面看来,“我”是在等待“陈希我”,而实质上,就连“陈希我”都知道,“我”是在等待“安琪”。真是一个漂亮的连环套连环的复杂故事,但是,顾北就有这个本事用十行解决了问题。题目中借物(咖啡)抒情的方式用得调皮可爱,有一种小孩装大人的模样。这是一首回味无穷的诗作,有如咖啡,余香袅娜。
据我所知,咖啡是顾北所处的福州诗群的爱物之一,之二之三则分别为酒和茶,说起来这些都是有闲有钱阶级的产物,顾北对这三种液体的选择视他的创作情况而定——当他写出了诗作后,他用咖啡和茶约请朋友们来分享,当他灵感阻塞,抓头挠耳的时候,他猛灌白酒促使自己陷入迷狂状态以便呼出身上的诗神,但通常,总是诗魔被呼唤出来,这时候的诗怎么看怎么怪。
《我的咖啡永远等你》
顾北
咖啡历来是饱满的
就像等待
我鼓足勇气
成就一架充满氧气的模具
幻想上天的喜悦
在师大朗伯咖啡馆
这次先锋小说家陈希我没有来
他给我的指令是
你永远等下去
哪怕安琪不会再来
【推荐部分】
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
——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文/安琪
阅读杨小滨博客,你就会对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评价杨小滨“有多重面貌,而且面面俱到,他是华语世界一位最有才情的创作者”的断语感同身受,无论诗歌创作、文化批评还是摄影、装置艺术,杨小滨均做得有滋有味且如此富于每个形式自身的意义,这位现居台北供职于中央研究院的诗人显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自由活泼的青春气,他热烈穿梭于艺术每个领域的尝试似乎与他挣脱有形无形束缚后的全身放松有关?
且看他2005年11月19日开博第一天的吆喝“卖勃啦,卖勃啦,我是卖勃的小行家!中华民族到料……最勃起的时刻,每个人被迫着发出叫春的吼声!”,这样调皮的教授在大陆哪里找?善用谐音字是杨小滨的一个游戏,他的博客链接名字全部用此手法让读者仿佛面对一群怪兽,譬如“麻用剥”之于“马永波”,“憎红”之于“曾宏”等,我在点击这些怪兽寻找它们的原型时发现,许多怪兽已经消失不见徒留名字在杨小滨博客上,杨小滨没发现只能说明杨小滨自己也很少去这些怪兽的家(抱歉,这个秘密被我泄露了)。
阅读杨小滨的博客你会发现,作为学者的杨小滨专文研究了罗兰·巴特、德勒兹、本雅明、海德格尔等等国内耳熟能详的西方理论大师却很少在自己的批评文本中引用他所研究对象的只言片语,这是他区别于国内众多同仁的地方。杨小滨读大陆诗人李亚伟、读台湾诗人零雨,都很见性情,他不借助外来理论来拔高自己,他只说出自己生命中与写作对象因呼应而生发出感想的那些话,恰恰是这样的话才能在读者中引发继续的呼应,读者也因此和他的写作对象直接呼应。打个比喻,当杨小滨把自己叠加到李亚伟、零雨身上时,叠加到杨小滨身上的我们因此也与李亚伟、零雨,直接叠加。
移居台湾前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过的杨小滨,诗歌成长期与大陆第三代同步,这使他的诗歌语言有着明显的探索性质。杨小滨在接受康赫访谈时说到自己八十年代的诗歌写作“试图把谐谑性带入诗歌中来,把抒情主体丑角化”,迄今杨小滨依旧沿着自己这一写作路径行进,创作了“女”字头系列譬如“女太阳”、“女时钟”等,及“后……主义”系列譬如“后摄影主义”等,杨小滨是一个很有情趣的知识分子诗人,在我的阅读感觉中,在“不装”这一点上他与诗人西川近似,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类型。我以为这种类型的诗人才能走得长久,也才有望成为诗歌史上的大师,因为“不装”,他们才能俯下身子接近地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学院的高蹈和民间的生猛,他们的写作也才能因此不僵化,他们的诗歌生命也才能如大树般茁壮。
在对杨小滨做了如上的背景阐述后我们来到他具体的诗作面前,在《四季歌·夏》一诗中,“夏天”这一抒情主体作为全诗第一主角,有着绝对强悍的自主权,它“一步就跨在我们肩上”,用的是它“没有教养的腿”。夏天的泼辣和流氓气让读者不禁莞尔。
可怜的“我们”——诗中的配角,似乎就是专门为了充当夏天施虐的道具,当我读到“我们”喝下热乎乎的夏天,“尿出金子”时,我第一反应是南方人的口头禅“上火了”,出生成长于福建南方的我到北京才发现,“上火”这个词汇在北方基本没用,北方的水土不容易让人“上火”,但在南方,一个人三天两头“上火”是常事,表现症状之一就是“小便赤黄”,在诗中,诗人把它美化为“尿出金子”,杨小滨真不愧现居台北啊。
至于诗中这句“血却白白流掉”,我想是否作者用它来强调“汗”的珍贵?理论上把“血”换成“汗”无疑比较准确,但,准确并非诗歌的主要元素,不准确反而是诗歌需要的。不准确了,肆意理解的空间就更大,也许如此吧?
接下来诗人写出了在夏天易患的几种疾病:疟疾、梅毒、高烧,直至成为焦尸,这真是令人无法忍受又不得不忍受的夏天!此处的“焦尸”又让我忆起南方人的另一个口头禅“热死”了,唉,南方的热真是只有南方人才知道,那种潮热、闷热、逃不出蒸拿房的热,真正是北方人难以想象的。
终于,我们等来了五月,秋天即将到来,夏天即将过去,但作者可不这样直白,对夏天忍无可忍的愤怒终于要在五月爆发,因为秋天很快就要来了,不管夏天愿不愿意,它都得消失,怎么消失?愤怒的作者给它安排了一个可怜的下场——被处决。秋后问斩是人间法律,在季节的循环里,必然要走的夏天就这样被作者公报私仇处决了,给的罪名还很荒诞:夏天强暴了春天。早已死去多月的春天现在被欲加之罪地拉给夏天强暴?杨小滨可够狠的。
我猜,一直生活在南方酷热天气里的杨小滨,一定饱尝了夏天之苦。
四季歌·夏
杨小滨
夏
看见夏天,才知道春天的虚伪
赤裸裸的夏天迎面走来
没有教养的腿,一步就跨在我们肩上
夏天,颠来倒去还是夏天
而我们累得汗津津,一夜间熟透
尝到夏天就是尝到自己,依旧贪得无厌
夏天刚出炉,就端在我们面前
喝下一锅热乎乎的夏天,尿出金子
服用过量,还至死不渝
血却白白流掉,无非是冲着一个无耻的夏天
这样,我们就比夏天更烫
从疟疾一直患到梅毒
高烧至死,仅仅留下一具焦尸
在另一个夏天里叫卖用剩的灵魂
摸着夏天,舔着夏天,忍受着夏天
夏天,年龄不详,籍贯不详
在五月的某一日强暴了春天
将立即押往秋天执行枪决
——————————————————————————————————————
【相关链接】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