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镇,八百年弹指一挥间

标签:
前童抬阁前童三宝宁海旅游方孝孺 |
分类: 江浙皖沪 |
宁波市辖区的南端是个叫做宁海的县,从宁海县城继续向西南驱车十几公里,就能来到一个叫做前童的镇子。这是座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的镇子,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明清两朝是前童的鼎盛时期,如今仍保有上千间明清古民居组成的古建筑群,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说起江南水乡,往往是建在溪流交汇的水网密集处,民居则沿河而建,多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前童镇西北和东南群山环列,白溪和梁皇溪一前一后绕镇而过。
白溪被建渠引入村内,汩汩溪水挨户流经每家门前,尽管这种设计在其他地区并不罕见,但在江浙古镇中却相当独特。
大户人家的木雕砖雕也是前童镇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此地靠近东阳木雕的所在,应该不缺高水平的木雕师傅。
砖雕也相当出彩。
既然取名“前童”,当然是童姓的聚居地,其先祖重视教育,历代人才辈出。然而这里最出名的人物却是明初受邀在此讲学的方孝孺,就是那位坚决站在建文帝一边、被朱棣诛了十族的大儒。他不仅在此讲学,还设计了童氏大宗祠,大厅有卅二根大圆柱,好比卅二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
如果想看前童的全景,可以登上村西的鹿山,最好是在黄昏时分。前童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山包,分别叫鹿山和塔山。太阳西下的时候登上鹿山,可看到和煦阳光下的前童全貌。
除了成片的古街古宅,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南的小学,相当宏大的建筑反映出前童人尊师重教的传统。
最适合到前童旅游的时间是每年的元宵节前后,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都有盛大的流动灯会。前童先祖率族人开沟引白溪水入村,成功后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为祈求丰收和纪念先祖功德,元宵灯会已经成了数百年来的传统。
(网络图片)
正月十一过后,前童的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正月十四达到高潮。从十四下午开始,各房小伙搬出几十个造型精致、风格各异的鼓亭和抬阁,穿走大街小巷,是为前童灯会的特色。鼓亭是放置锣鼓的亭阁,高约5-7米、有5-7层,层层亭阁精雕细刻,由七八个人扛着或靠车轮行走,前后有数人引导。每只鼓亭台阁均有不同的内涵,如“帝师亭”,是颂扬方孝孺教书育人的师恩;“尺木亭”是勉励子孙后代刻苦读书等。
(网络图片)
所谓抬阁,其实就是一个活动的舞台,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下部做成船形,雕刻龙凤狮麟,披红挂绿,用车推着走。阁内是各村最俊的男娃女娃装扮成的三五位戏曲人物,或凤冠霞帔,或峨冠博带,或金盔铁甲,扮成老太君、岳云、穆桂英等,最吸引人的是能上下翻动的抬阁,孩子们一蹬一踹,抬阁就上下滚动不停,煞是好看。
抬阁和鼓亭一般同时进行,长达千米的队伍由龙旗引导,耍狮的和舞龙的穿插其中,浩浩荡荡地过街穿巷。沿路的居民摆出红枣、桂圆、木耳汤、橘子等,让参加行会的父老乡亲品尝,展现了淳厚多彩的民俗凝聚力和古老文明的美德。
前童的古村落面积并不大,无论是在某个秋冬的下午来寻找一丝静寂,还是在正月十四来此体验人山人海的民俗灯会,都只会短暂停留。
八百年的村落弹指而过,是无法真正走入那里的,甚至连外表也未能看清楚。要么是没时间、要么是没心情,人们总是步履匆匆,真不知如何放慢脚步吗?
博主近期其他博文:
土耳其21 两千年前在罗马与安息两大帝国夹缝间生存的弹丸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