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途中:阳光照进内心的角落
超越自我的境界,你能指望谁
(7月8日)
我:“法师昨天你在课上,公布新拟定《丙班规约》,但最后问题全落在你自己身上了,让我半夜没睡到觉。”
法师:“这也是我的一个体悟。管大家管得严,实际是我的问题多才会管得严;我的境界如果非常高的话,我就感不到这个果了,感不到管这一群人的因缘。也就是说我会感到的都是另外一种环境,也就是说还是我的问题,现在和你说的又比在现场说的又高一层次。”
我:“法师,我是怎么想的呢?自己出现了问题,修行的时间越长应该对自己越来越灵敏,是这样吗?”
法师:“那是肯定的。”
我:“但我对自己反而越来越矛盾、越来越模糊。”
法师:“那是错误的,修错了,要非常灵敏。”
我:“面对事情应该简单明了化?”
法师:“对。”
我:“但对事情往往想得越来越复杂。”
法师:“那也是错误的,走对了应该越来越简单。有一个公案,说一个大禅师要示寂了,弟子们聚到了一起时,其中有一个弟子想到了师父很喜欢吃的一个点心,于是,他就跑了大半个城池买来给师父吃,师父也很高兴地吃了一些点心。当师父渐渐虚弱的时候,弟子们就问师父说:师父,再赐我们一句话吧?师父说:‘好’。弟子们便全凑到师父身边静静的等待着。最后老禅师说:‘那点心还真甜啊!’说完便圆寂了。像那些大禅师,临终时你请他赐给你一句话,他说这东西很甜。非常简单像小孩一样,到一定的程度了,他内心的境界我们很难了解。”
我:“我在想之前的梦做得特别的美,昨天半夜我没睡着觉,我就在想自己怎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就如同考试的时候,当观功念恩的那张卷子一发下来的时候……”
法师:“就想了一堆。”
我:“对,我一看这题,脑袋里都快涨开了!应该要怎么回答,出现了很多答案。然后就努力的想经论上是怎么写的,其它的书上是怎么写的,结果没有想到。这就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然后我就在想是不是要按照名词的词眼解释。不!应该不是!应该还要和所谓的‘法’联系起来。但是怎么想都想不出来。后来我实在没办法了,就把法师对我讲的爱别离苦会思其功德,念彼胜利给写上去了。我实在是想不到了,也不知道到底应该要怎么解释这个观功念恩了。最惨的是第二道题:为什么要观功念恩?我想到了会不会是观功生信、念恩生敬,几次下笔,几次停止。后来我就觉得一定不是这样,因为这些大家都知道啊!法师要问的应该不是这些,这不是答案!”
法师:“就是想得太多了。”
我:“后来实在想不到了,就把常忆念诵给写上去了。实在是反省不出来自己为什么会偏到这种程度。”
法师:“分别心。就直接的把当下自己最深的体会写上去就行了。”
我:“我当时还想呢,发下一张这么简单的卷子,应该不是考试吧!当时我都快木愣了。我看对面的同学和我是一样的问题,大家都拿着笔,好久都没写,愣住了!之前还不确定自己的想法存在着问题,当师父谈到丙同学的时候,我才确定,噢!原来所有的问题全出在自己!”
法师:“肯定是自己。”
我:“而且这么严重!整个人、整个思想都混乱了。还有一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今天下课后,净人甲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他喜欢打篮球,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不像法师说的那样是战斗的心、争强好胜的心。”
法师:“因为还没有体会到那个细微的程度。”
我:“那他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法师不让我打篮球?管得太严了,逆反心理,这有可能是前一天谈到规约的问题引起的。当时他说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更好的学法。
我想到了法师一次下课之后,在佛堂和沙弥甲辩论,说到辩论是一件好事情。其实我小的时候是很喜欢和人“较真”的,我们家那边管辩论叫较真。因为来到北京了之后,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也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就没有和别人“较真”,人家说什么理解就理解,不理解就算了。老师说的话不理解就强制叫自己理解一下。之后便觉得较真、辩论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还会麻烦、出问题,对此深生厌离。但今天我和净人甲则“大打出手”了半个小时。之前在辩为什么不让打篮球,然后说到了打篮球可以带来的利益是健康,最后由健康的概念引到了长寿上面,最后我说如果前世种了长寿的因的话,现在的缘起条件下就能感得长寿果,这样就不用打篮球了。那如果想健康长寿的话,这辈子还要种因,那能感得花报,并且下辈子还能感得长寿的果。”
法师:“走正道了。”
我:“花报和正报就都可以感得健康长寿。”
法师:“锻炼身体是必要的,这个绝不会反对,哪有不锻炼身体就能活动筋骨的。”
我:“嗯,对!所以会出坡。”
法师:“就是你到底想用什么来锻炼,要不要打?”
我:“最后净人甲说,我之前打篮球是一种发泄。我想到了发泄是一种感受,受即是苦,当下就会是苦的。是这样吗?”
法师:“对。”
我:“他也说到了之前打篮球还有一个目的,打篮球的男生比较帅,可以吸引女生。由此我想到十二因缘讲到的因位识和果位识,当下的因位识是这样,遇到了缘起,意识上也会感得这样的果,如果一直串习的话,反而会增加男女的问题。”
法师:“对,还不如不打。”
我:“不过最近确实是觉得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最大的打击就是上次的‘榴莲事件’,给我了一次不小的触动,加上法师昨天结合自身打蛇做的业果分析,以及法师定丙班规约,然后反省自己,这些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导致我昨天晚上很晚才睡着。不过还是很希望这样的触动多来一些,能够让自己变得清醒一些,也觉得以前的自己挺好玩的。如果今天要是以之前的状态和法师一起送师父的话,可能会导致我很痛苦!”
法师:“为什么?”
我:“因为之前师父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和心里都是不一样的,心中的师父模糊不确定,就被脑海里的师父给打败了。但今天出来发现了师父确实如同心中所想的那样,我就很难接受了,完全不能接受。因为我已经强迫自己接受师父离我很远,只可远观不可近视。和师父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么远,根本无法靠近。当真正接触到师父的时候才感觉到,虽然相上彼此离的很远,但实际上师父对弟子很了解。”
法师:“心里是很清楚的。”
我:“对,其实这就很近了。如果以前让我要扭转心中这样的局面的话,我会调整很久!我会很难接受!”
法师:“这就叫名言安立,就是概念上的一种安立。扭转这种安立是很不容易的,现在世间上很多人都是陷在概念当中,包括我们也是陷在某种概念当中。只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概念能够慢慢的超脱,世间的陷在概念里永远超脱不了,区别在此。它们的共性就是说谁都陷在概念当中,只是我们可以超脱出去,他们陷着的概念永远无法超脱。就是各陷在各的名言概念里面谁也别说谁,要想超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反过来说,我们目前的状态倘若不陷在名言的概念里面,我们也活不下去,因为我们没有所缘境,没有攀缘的东西,没有东西所依,我们便会受不了,太苦了。”
我:“某种程度上面还理解不了。”
法师:“先种个因。”
我:“我想到了小时候受父母的一个影响,小的时候很喜欢问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后来把妈妈给问烦了,妈妈就说你怎么那么烦,什么事情都没完没了的问,问一两次不就可以了吗,粘牙倒齿的。这样在父母身边就不再敢问了。上学的时候也只是偶尔的举手问老师问题,私下面也没有怎么接触老师,这是我很大的一个障碍。
对了,法师!我昨天开始加大了背书的力度,其实我早就可以将《四书》背完,只是之前是以听道次第课为主。昨天沙弥问到应该以什么为主,法师说要先以背书为主,我便加大力度了。”
法师:“一个时间段有一个时间段内要学习、熏修的内容。这段时间《四书》要赶快背。”
我:“法师,听到了之后,重点是当下就要努力去做?”
法师:“对,最其码要了解这是自己应该去做的。”
我:“我之前依着自己的想法去背沙弥律仪,后来才发现心变得很散乱,三心二意。然后背了一小段之后便放弃了,走了弯路。”
法师:“至少先了解十条戒。”
我:“之前有偏执,觉得就那十条戒,威仪和它挂不上边。”
法师:“威仪是保护十条戒的。”
我:“我和净人甲辩论完了之后,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想打篮球是爱取,之后会苦。但和善法相应爱取就是善法欲,对善法欲我当时有一点感觉,但不是特别强烈。但是用过午斋了之后,我在洗碗,法师从甲班教室向我这边走,我就想:赶快洗好,然后和法师一起去散步,当我一回头看到法师不见了,心里‘嘭’了一下,当时一个感觉就是善知识如同闪电一样,就这样晃一下便不见了。明明看着法师向我这边走过来了,就一念间便找不到了,我当时很痛苦,怎么连法师是怎么上楼的都没有看到。然后我去送碗的时候就一直想怎么会这么快。想到这样的境界自己要策发对善知识的希求,以往对师父也都没有这么想过。
当我看到法师在净人乙旁边站着的时候心中就想:真好,只要种对因的话,就会有希望。当时就已经特别欢喜了。后来法师又和我讲说可以带我一起送师父的时候,心里的那种感受就不光只是欢喜了,很复杂。我拿我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和此时对比,我发现之前的快乐几乎所剩寥寥无几。就想到听法师磁带中有一句说:依着法如理思维所获的那种快乐……”
法师:“能获得三摩地,资粮够了的时候,一高兴就会获得三摩地,你诵《华严经》看善财童子亲近善知识,一高兴就获得诸多三摩地,这是一种加持。”
我:“我就觉得这次超提心力,之前要提心力必须缘好久。”
法师:“对,这个提心力比较轻松。”
我:“今天中午在想送师父的路上应该会困,困了的话岂不会耽搁很多,要是我再睡着的话怎么办?心中就开始证成自己应该去休息一下。原本我是不困的,但是这么一想之后,我马上就困了,后来我想到在师父旁边怎么能够困呢!之后再次想到今天中午的事情之后,心力一下就提起来了。”
法师:“你中午没有睡觉?”
我:“没有,我最近几天特别有心力,中午都没有睡。我在想我能坚持多久?想到上学的时候目标很清楚,不努力学习之后连工作都很难找,这样就很有力量。来到庙里了之后变得比以前还要散乱、经常没有力量?”
法师:“没有方向。”
相关链接:
走近师长身边,其实很简单
心的世界里,你可知“信心”模样
在师父的愿心里,我们都是佛门龙象
坚持未来愿景,佛教要和时代赛跑
没有距离,也能寻找到的美
超越自我的境界,你能指望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