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理论的两种过时
(2025-08-13 13:40:15)
背景故事:吴文俊说代数几何中的scheme过时了,哈佛不教scheme,但哈佛大学Mumford教授的《几何不变量理论》就是用scheme的语言写的,结果他们还一起分享了2006年的邵逸夫奖
有些土博士喜欢说别人讲的东西已经过时了,这里的“过时”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给同学们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种过时是覆盖性的,原来的那套语言现在已经不用了,有更好的语言可以替代,相当于科学哲学中的范式转变。第二种过时则是非覆盖性的,只是热度下来研究的人少了,很可能是已经被研究清楚了,
变成了理论体系中的背景板。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对于牛顿物理学而言,就是覆盖性的过时,有价值的东西大都被覆盖了,剩下来一些错误则是直接抛弃。牛顿物理学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言,则是非覆盖性的过时,研究牛顿物理学基本原理的不多了,但可以用这样的基本原理用研究其他的东西。
一般来说,在科学革命的时候,容易出现覆盖性的过时,旧理论可能会被覆盖或者抛弃;在常规科学时期,出现的大都是非覆盖性的过时,某个理论被研究清楚之后,就变成了理论体系中的背景板,科学家不再直接研究它,但还是可能会用它来研究其他理论发展二级学科。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在数学领域中,覆盖性过时未必一定源于科学危机,很可能是来自于数学家对基础设定的主动探究,比如格罗登迪克的概型理论就是这样。
正确区别这两种过时,对于我们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果一个理论看上去像古文,比如范德瓦尔登的《代数几何引论》,那很可能是发生了覆盖性过时。除非是有特殊的兴趣,否则只需要读最新的主流教科书,不用再去死磕这样的古文,其中的精华部分应该早就被继承下来了。然而,对非覆盖性的过时,还是有一定学习价值的,至少要能理解会应用。有人说点集拓扑已经是死的知识了,但基本概念还是应该掌握的,它们在现代文献中俯拾即是,如果是一窍不通就只能到处碰壁了。
最后奉劝各位土博士,不要因为某个理论过时,就对它抱有轻视的态度,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不红恐怕也不是你们能够碰瓷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