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杰出少年数学示范班(菲尔兹班)

(2024-10-15 13:01:10)
标签:

教育

文化

丘成桐

菲尔兹奖

strongart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最近听说丘成桐少年班要办个“杰出少年数学示范班”,大致分为菲尔兹班和图灵班,分别对应于基础数学和计算应用数学,说是要集中住宿封闭式管理,不接受家长校内陪读,感觉好像开启了蓝锁模式,想要通过严格考试来量产数学家吗?
    这个菲尔兹班明显就是冲着菲尔兹奖去的,但为什么不叫菲尔兹奖班呢?因为搞数学不能太功利,不要老想着拿什么奖。可要是有人问这个“菲尔兹”是什么意思?可不就是菲尔兹奖吗?菲尔兹班不说奖,此地无银三百两。小时候背下的古文,此时终于完成了教育闭环。此外,好像还有个诺贝尔班,是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估计也是丘成桐的一脉相传啊!
    这样的班能不能培养出人才呢?请看下面的逻辑推理:
    人才都是不会听话的。
    如果某人是听话的,那么他就不是人才。
    全封闭管理的人都是听话的,因此他们都不是人才。
    菲尔兹班是全封闭管理的,因此菲尔兹班里出来的人都不是人才。
    实际上,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坏事,想要出现好事主要还得靠精神。当制度非常严格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就被锁死了,结果就是标准越来越高,水平反而越来越糟。像这种封闭式的蓝锁模式,只会不断的毁灭年轻人的天赋,真正能够有所成就的,还得是那些天赋充分发展的人。一般来说,像我这种能够理解高级数学的人,是不会去那种封闭环境下教书的,最能够适应那种环境的,还是高考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小镇做题家。以前的中科大少年班就是前车之鉴,难道现在还要从娃娃抓起变本加厉吗?古人伤仲永是因为仲永不读书,现在伤仲永就是伤在光环笼罩的学校里,反正发个帽子一般人就看不出来了。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幸存者偏差,好像是真出了一两个“人才”,但这未必是一个好事情。以浪费大量天赋为代价,最终选出一两个小聪明,他们只能起到招牌看板的作用,并不能带动数学的整体发展。等到三五十年之后,小聪明又会延续同样的模式,结果中国数学该落后多少年的,还是落后多少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