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23-12-15 13:19:3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哲中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很多人只是应付考试单纯背住结论,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给同学们深入剖析一下,考试党的话基本上不用看了。
先看社会存在局淡定社会意识。一般来说,教科书里的例子大都是正面的,但反面教材更加能够加深理解。事实上,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天然的反面教材,本来是一个很傻的东西,很多学生都是捏着鼻子过的。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傻的人相信它,现在所谓的高考工厂,就是要把学生改造成这种更傻的人,结果竟然出现了“第一学历”的说法。本来也就是不断考傻子戴博士帽,现在竟然要把帽子反着戴,犯傻都要傻两遍,这就是应试教育作为社会存在,它会不断推进影响突破下限。
接下来,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马克思早期是不太重视这个反作用的,以至于其理论被叫做经济决定论。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是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出发,一般来说下层阶级不太可能实现这样的反作用,对普通个体而言基本上就是被决定的。即便是现在的自媒体,也会不知不觉的被带节奏:拍自己打球→解说剪辑球星视频→捣鼓篮球鞋。所以,年轻人都想要自己来当校长或者主编,这样可以选择适合他的教授或者作家。
想要实现这样的反作用,不光是要个体境界高,还要有社会层面的执行力。如果只有高境界而没有执行力,基本上只能发点高级言论,但其他人还是要把你拉到他们的层次上。比如我讲故事的时候,提到这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会有人说我在讲考研政治。当年我说了半天的土博士,好像也没人知道是什么情况,直到后来出现了小镇做题家,他们才从公共的意义上接近了一点。
反之,只有执行力而没有境界,同样很难实现这样的反作用。这个可能是自上而下的附庸风雅,比如自媒体给学校的教授提供专业认证,但如果那个教授本身就是歪的,结果自然就是跟着一起歪。就哲学教授而言,很多人都会推崇海德格尔,那就是附庸风雅歪到国外去了。当然,也可能是自下而上的瞎折腾,发点资源看谁更受观众的欢迎,结果用心做视频的比不上那些营销号,他们会专门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等到资源发完差不多也就消散了。
想要实现这样的反作用,需要有资源的人能以人为本靶向支援,一般悬赏找人才的大都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在世俗中实现成就的人大都来自于上层家族,普通人即便是真有才能,多半也是被浪费的,有人能明确意识到他是被浪费的,就算是很不容易了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