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还不太理解“思想先于立场”这一命题,总是不自觉的在辩证法中来回绕圈子,下面我就哲学领域展开一点它的基本应用,也就得到三个关于哲学的基本命题。
命题1:一切哲学都是世界哲学。
很多人总是地域差异来划分哲学,然而这样的差别仅仅停留在具体文化的层面上,而哲学至少应达到全人类的层次上,因而是超越于具体文化的。即便所谓文化哲学,也应该从文化中提炼出超越于文化的东西,否则最多就只能称为某种地域的人类学思想。哲学对文化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人类的两种原始精神:逻各斯与阿迪斯,也就是本源意义上的逻辑与艺术。然而,在地域的人类学思想中,这两种精神只是在不够用的时候才有所发展,因此到了一定阶段就开始原地转圈了,总是达不到哲学的超越层面。
命题2:一切哲学都是现代哲学。
很多人总是喜欢用历史来替代哲学,甚至把哲学归结为哲学史,但实际上只是某种未加工的杂多而已。事实上,哲学总是从现在出发来组织以前的材料,这里主要不是哲学家像史官一样故意歪曲前人的思想,而是哲学家自身的庞大引力使然。假若真的只是追求所谓的原意阐释,那他的所做贡献就不是哲学,最多只能算是思想考古学而已,尽管思想考古学也能够提供一些化石素材,但是这与哲学创造完全是两回事,这样的思想考古学家总希望在某个历史的角落中找到真正的智慧,却忽略了真正的智慧是需要当代人自己来创造的。
命题3:一切哲学都是我的哲学。
这个命题是与前两个命题密切相连的,只有自己的才能成为全人类的,只有自己的才能变成现在的。哲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创造,永远是处在全人类的现在之中。可以说,普通人只是哲学的旁观者,只有哲学家才是哲学的创造者,也只有在哲学家那里,哲学才能得到它自己的面貌。对于哲学家而言,他的所有经验都可能升华为哲学,其中具体的历史与文化的因素将会摈弃,剩下来的全人类的思想将与其作为个人的现在密切连通,然后通过哲学家的心智创造出全新的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学家都是思想的唯我论者,只不过哲学家的大我要远比那些集团的小我来得深刻。
哲学家也难免会扮演一回小丑,请看博文:哲学家与小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