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看灌篮高手的时候,鱼住退休的那个场面深深感染着我,当他咬咬牙硬说自己没有遗憾的时候,自己的心中就泛起一阵莫名其妙的酸楚。我想,那些曾经有过梦想的人,除了极少数幸运儿之外,都该有过一段因担心退休而纠结的时间。
最近收到以前一个同学的消息,他准备辞职后来向我请教数学,说要是再拖下去的话,恐怕自己的一生就这么报废了。这位同学在中国也算是一类典型,早年本本分分的跟着中学学习,想把希望都留存到大学阶段,好不容易如愿以偿的进了哲学专业,却不幸发现在所谓的哲学专业里,竟然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懂哲学的人。这里说几乎,那是因为碰巧遇到我这么个怪物,只可惜当年自己人微言轻,才华一直都被封印在角落里。然后,他熬过四年愤然离开学校,却发现其他地方的资源更差,同时自己的年龄竟然变成了罪过,生活的压力莫名其妙的找上门来了。
就中国人而言,除了少数开明人家稍微能尊重一点孩子的意愿,剩下来的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早点退休,也就是说放弃理想老老实实当工具。他们的招数无非是两招,一是工作,二是结婚。中国人对没有单位的人总是有所看法,本质上是奴才们对于自由人的不信任。他们先冻结年轻人的活动空间,等到他无所事事之后,就提议先做一段时间试试,然后就可以既来之则安之了,真陷进去之后再想抽身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年轻人还不安分,那就想办法让他早点结婚,一是可以用生理快感抵消幻想,二是等到有了孩子之后,年轻人就会被道德责任拴住,只能老老实实的培养下一代了。
对于那些没有追求的俗人,这么做也许未尝不可,可是强迫那些有梦想的人退休,那就是非常残忍的事情了。记得曾经听数学系的学生说过,毕业后哪怕就是去中学教几年书,回过头来也是什么都找不回来了。貌似陈景润当年也遇到过退休问题,毕业后好像分配他去一个国企工作,结果他宁可回老家研究数学,就这么一走了之了。好在他背后有大人物支持,把他找回来当了个不管图书的图书管理员,估计也不是觉得他能做出什么成就,主要还是因为那个自己人嘛,总得照顾一下的,小陈的脑子一时拧不过来,那就先等个三四年,到时候他看同龄人一个个都升官发财、娶妻生子了,自然也就成熟了。中国人对梦想者总是冷漠的,要是小陈背后没人支持,恐怕也只会被土著们当成疯子,要是家里不幸再穷一点的话,那就和现在的高数哥差不多了。
那些不想退休的梦想者,本来是最应该得到社会支持的,可在这样的一个文化传统中,却只能依靠本能来追求自己梦想。要是真的计较什么责任的话,恐怕就只是归咎于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这里我再次代表少数觉醒者对你们真诚说上一句:I'm
Sorry.
再看一下高数哥的悲剧哈,请看博文:中国人应该对高数哥说Sorry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