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与课改(绪论)

(2013-10-06 10:26:58)
标签:

改革

教师

教学

教育

分类: 高效课堂

  必须声明,我之所以要研究易经,其实不是为了要窥探“卜筮”的秘密,抑或是为扮演摇头晃脑、阖目掐指的江湖术士,而是希望能从中找到印证课改的本质依据——这些年,我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否能达于“道”?至于为什么非要从易经中寻找,实在是因为易经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国人的认识里,离开了易经,似乎也难以谈及中国文化。尤其对那些言必孔子的传统文化膜拜者,我从易经的角度谈课改,不仅是在表达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也是在说儒家的源头其实也来自于易经,孔孟之道、老庄之学、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凡中国文化概莫能外。

 易经是什么,易经在谈什么,易经对于今天的人有何意义?简单说,易经讲了六个字:变易、简易、不易。易者,上日下月,谕指“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的哲学思想是基于宇宙本体论的二元思维。需要说明的是,二元思维并非“二元化思维”,而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之一的先驱。易经的哲学思想简单来说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和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样的。

 易经与课改是什么关系?表面看,似乎是风马牛之事,但如果我们循着道的轨迹去研究课改,那么,“万事万物归于道”,正如茶有茶道、书有书道,课改也就成为了“课道”。

 课之道,在“教学”,“一教一学谓之道”。正如一阴一阳,那么,阴与阳在易经中是什么关系呢?在易经里,阴与阳有五种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五种关系就是是包涵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化,乃至人类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阴与阳,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阴阳相倚”,“阴阳互根”,“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老阴生少阳,老阳生少阴。据此,又如何看待“一教一学”之间的关系呢?

  本文从易经的角度谈课改,其实就是在从道的角度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即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学合一的“课道”。

 一、教与学的对立制约;

二、教与学的互根互用;

三、教与学的交感互藏;

四、教与学的消长平衡;

五、教与学的相互转化。
  易经带给我们的课改启示是:无学则教之不存,无教则学之难成,否定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教学。教因学而生,这就决定了“教为阴”的属性,“阳为学”,从属性上阳代表着“积极”、“主动”,又为乾,乾者“天行健”,教为坤,从属性上代表“降”、“静”、“缩”,坤者“厚德载物”。因而,教师要主动从讲台上走下来,否则便是逆道而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