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更多的人看到减负的可实现性

(2013-09-09 10:38:18)
标签:

改革

教师

教育

分类: 本报报道
  教育部对小学生减负提出的十条规定,从阳光入学到均衡编班,从“零起点”教学到不留作业……每一条都直指当下教育教学的种种弊端,可谓环环相扣。

  但即使这样看上去“无比正确”的规定也会引来争议。据某媒体的随机调查,一些教师对“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其实,不仅是教师,就是很多家长也会认为,学生写作业是天经地义。其余诸如“随机编班”、“全面取消百分制”,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家长和教师的质疑。

  为什么会有质疑和争议,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家长和教师没有素质教育的理念,依然固执地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是对年年减负、负担越减越重的无奈的反馈。

  减负,我们提了很多年,而每年的开学和放假,更是各种“减负”文件密集出台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减负”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效果如何?有目共睹。减负之后,依然乱象频出,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减轻,相反,教师和家长的信心却是越减越低,甚至再提减负已经产生抵触乃至反感的心理。

  减负不从根子上抓起,不从行动上切实加以贯彻,再多的文件出台只会起到“令不行禁不止”的效果,反而消弭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如何才能让减负落到实处,当前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和家长看到政府减负的决心,看到减负的可实现性。

  减负,从来不缺各种形式主义的口号和目标,相反,最缺乏有真实效果的实际行动。

  而此次小学生减负十条的最后一条,特别提到了强化督查,即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有行动,就必须有反馈,我们期待这样的检查和问责能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加以落实,能够保障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如果依然一边高唱“素质教育”高调,一边仍“汗水+泪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将学生的“负担”减下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