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赵慧娟老师遇到的“难题”
(2011-05-07 14:32: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现象 |
另类学生,让我束手无策
自从接手这个班级以来,班里就出现了一名特殊的学生,不写作业,软硬不吃。
记得入班之初,二年级的张老师就多次告诉我他的情况,同时由于这个孩子是我的关系户(老家同村人的孩子),凭着这层关系,平时张老师就对他照顾有加,对他的作为,平时我也早有耳闻。
尽管我做好了对付他的思想准备,但没想到他是那么的令人棘手。
一个半学期已经悄然过去,他也不知给我惹了多少麻烦,平时因为不写作业,任课教师纷纷找我告状,我对他多次进行苦口婆心式地说服教育,甚至威逼利诱,结果搞得只写我的语文作业,有时还偷工减料,被我多次叫到办公室来写,才算完成。
现在由于学校开通了校讯通,加上我和其家长紧密结合,家庭作业他总算能按时完成了,尽管质量不高,但也算是大有进步,毕竟从懒惰向勤劳迈出了一大步。正在我感到有些许的欣慰之时,没想到最近他总是接二连三的和其他同学打架,每次都是他的错,一个星期内让其他家长连着找来了两次,气得我当时掐死他的心都有。
遇到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真得让人操碎了心,有时真得想放弃他算了,尤其是最近几天,各任课老师都找我诉苦,说她们对这个孩子失望到家了,说从未见过这么懒、这么让人操心的孩子。可职业道德感告诉我,做人的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不能就这么的放弃他,可我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这个孩子朝好的方向转变呢?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4c2a60100sxh3.html#comment1
网友上若水的“处方”:
1、死盯,持续关注,尤其课下。寻找优缺点,了解每次违纪原因;
仅供赵老师参考
我的点评:
上若水的处方我是有些异议的,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总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对付他们,而不是去穷究导致问题爆发的根源。学生犯错比若孩子生病,你总得先瞧准了是什么病,才可“对症下药”吧。我们一直在讲,教育的两大使命首先是“发现儿童”,教师一旦离开了对儿童的发现,什么样的“高招”都有可能变成了“治人”而不是“治病”,这样的高招无异于“雪上加霜”,把学生往深渊里又推了一把!方法不对路,可能越是死盯,他会越逆反!
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这样“变态”的师生关系之下,教育原本应有的“引导”便变成了“对抗与反对抗”,控制和反控制。师生关系一旦被扭曲,教育就正大光明地变成了“阴谋诡计”,一些“算计”孩子的非常之手段也便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纷纷登场了,乃至于衍生出诸如“班主任兵法”、“班主任36计”之类的东东。
还是得把孩子当人!
一切的教育教学都必须回到“人”本身上来,从教育即人学的内涵上谈,“学生”这个词,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概念的泛称,它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有着儿童特点的“个体生命”组合成的,离开了“个体”的存在,哪里还有学生这个词汇,也便没有了教育?教育正因为每个个体的“千差万别”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魅力的,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而且即便是双胞胎,也可能存在着差异性!有人说,教育就是“从差异出发”,我很赞成这个观点。
当然我不是有意在批评上若水老师,至少她有两条我是肯定的,比如“兴趣”,激发好胜。说明上若水老师的确是位好老师。从“人性”的角度上讲,每一个儿童,都有两大特性:好奇心、展示欲,我把这两大特性叫做“天赋神权”,是上天赋予每个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打架”是不是另一种展示呢?当我们无法满足儿童“正当”的天性需要时,他只能选择“不正当”甚至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教师如果懂得儿童的这两大特性,无异于手中拥有了进入儿童世界的两张通行证!
当然,如果你不尊重儿童,拥有多少张通行证都未必能通行。要走近儿童的内心,教师就必须用真诚换取他对你的信任,或许唯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我真诚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懂得教育是启发,是唤醒,而不是管制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