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期工作思考

(2011-02-06 13:41:0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实验室计划

一、关于幼教

 1、 幼教的问题一定是整个基础教育问题在“根部”的反应。幼教到底有哪些问题?其集中暴露出来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还是教育思想问题?要给出明确的说法。否则别人会质疑你的改革?改革不是折腾,是动手术挽救!如果幼教问题的症结是前者,我们需要对幼实施改良和纠偏,教给老师们一套方法,如果是后者,则需要完成重新的教育建构。可这个建构工程浩大,其实也不怕,我们这些年不一直在这样从“负数”开始,一点点建构吗?不怕大,怕的是把原本可小的东西故意搞大!

2、一切的手术都需要找到“切口”,比方案还重要的是“下刀”的策略。正如高效课堂的提出,明明是一个教育概念,可我们却选择的是教学突破。为什么?如果你要说我们做的是某某教育,大家不会太感兴趣。可换一种表述,如果你告诉说,我有一种方法可以提升你的课堂效益,那有可能能调动对方的兴趣。这样说,其实就是在启发我们的幼教研究者,与其去推广一个理念不如实实在在地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在琢磨,推广幼教理念最好的策略或许是做“加法”,即嫁接。好处是开始时不需要对方学会“牺牲”。

3、如何嫁接?我的想法是,现在的幼教可能比较关注儿童学会了多少知识,如会背诵多少首诗歌、会几门乐器,掌握了多少数学、语文知识等等。也就是说幼教比较注重“知识教育”,那么,如果我们在不损失幼儿园“知识利益”的基础上,给他们做加法,加什么呢?加科学素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或许幼儿园不会抵制我们的“理念”。当然,我们加进去的东西不能是作为负担出现的,它应该能具备“复合效益”,是原有低级知识教育的“升级”,是质变,不是量变!这个定位要清楚。

4、幼教理念必须是和高效课堂一脉相承的。因为高效课堂恰恰是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幼教改革的挑战性同样来自幼教队伍本人,那么,高效课堂的“三观”就是幼教教师必须具备的“三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儿童观)。

5、从解决问题(或者某一核心问题)入手,简而又简,就像傻瓜相机,操作简单,理解起来也不复杂,这就是我对我们幼教产品的要求。举个并不一定恰当的例子,“一种不教而会的教学法”,一种能让所谓的“笨孩子”学聪明的方法,我这样举例的目的是启发“我们的设计和表述”要有市场策略,以此引发他们的兴趣!千万不要让人觉得是一套庞大的系统,会吓怕人的。

二、关于组建读者联盟

1、组建联盟的目的是聚拢人气,按照“合并同类”的原则,我们是从差异入手,同类同构,找到各自的兴趣点并予以引爆。如牌友、票友、驴友、书友、写友、摄友、博友、车友、画友甚至话友,基于教育本身,我们还可以按照工作分类,如班主任之友、后勤主任之友、教学校长之友、教务主任之友、团委书记之友……

2、一个类别一个沙龙。沙龙这个概念可小可大,那我们就尽量做大,每个类别接纳1万人行不?以后中国教师报可以定期开针对性版面,沙龙的策划、召集,活动组织、实施全部由来自读者中的“带头大哥”来做义工,第一步,你得招募义工,我们只做“店小二”的角色,跑堂送信续茶水。当然,这就需要启动网站功能,别急,慢慢来。

3、沙龙必须搞成公益性的,6大周刊主编们,需要围绕你的内容定位来设计你的专属沙龙“方案”。尼得强化吸引力,淡化一切的政治性,也未必搞什么宏大的课题,要强调亲、暖、情、趣,二个字“玩儿”,大家一块玩儿,玩得有味道。

4、年后上班敲定方案,开始启动!

5、先期依靠香山会馆,先把各路“带头大哥”召唤进京面议。

三、关于“人民教师之歌”歌曲征集

1、中国教师凭啥没有自己的歌曲?

2、这个征集要氛围词曲两部分,是否可以联合音协曲协或者中国文联?

3、搞轰轰烈烈的评选和演唱大赛,最好由教师演唱和学生演唱两个版本。

4、录成光盘,向全国所有学校赠送。

四、关于团队

1、成在员工败在领导。因此领导要枕戈待旦,呕心为员工的发展着想。

2、什么人带什么兵,要成大事必须打造一支铁军!铁军首先要有“铁质”!要重点研究何谓“铁质”?

3、工作像打仗,想象一下指战员围绕沙盘夜以继日在做什么?战略思想与战略部署是什么关系?

4、战役的核心是什么?是为了土地还是为了建设新中国?这个土地可以理解为“钱”。

5、暂时的胜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大目标。而实现大目标须有大谋略、大动作。

6、不可有太大的贪心,但需要时时锁定目标,尤其是领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