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神经,但却没病
(2010-05-07 23:32:43)
标签:
如何看传统课堂课改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给传统课堂打分数,这实在是让我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不仅考验着我的“革命性”,也考验着我对今天课改的认识究竟是出于个人极端的情绪化,还是在理智的驱使下在强行推进所谓的“革命”。拙著《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似乎颇遭致某些人的不屑。坦白地说,我不是以损坏名声来演出一场课改的“苦肉计”,如果你和我一样把传统课堂置于育人价值里来审视,并且也开始忧患这个民族的未来的话,我相信,没人再会指责我偏激。
“把民族的未来扛在肩膀上发足狂奔。”老实说,打死我也不敢接受,这不是赞誉我,而是在好心“诅咒”我。尽管我一向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我这个匹夫太过于渺小了,因而我的某种行为,我情愿被人视为是“神经”,而不是精神。神经怕什么,后面又没有“病”字。相反,我是比较认为中国的教育是“有病”了的,要不,我不会把课改当成我的宗教;要不,我不会拿命相搏;要不,我不会因为痛骂某些不课改而得罪人家。
其实,对于课堂的看法,我以为自己是很辨证的。我甚至从来没否认过传统课堂所奉行的“苦学、苦撑、苦熬”、“跟上、靠上、摽上”是可以提高升学率这个事实的。但问题是,升学率是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我当然从来不反对学校抓升学率,但我反对的是一切仅仅为了升学率的功利教育和工具教育。教育一旦不择手段,便堕落成了罪恶;如果你还在那里为这样犯罪的教育辩护,还在批评我偏激,那我无语。
正像梁启超当年所说的“为了面包”,当一切人都“为了面包”时,由此所造成的混乱和无德都再正常不过。在中国,当一切都聚首在“一切为了升学”这个前提下时,被各种手段支配下的教育便变得无所不用其极了,我们哪里是在培养“人”,而是在培养一个又一个想跳楼自杀的“神经病”。这样说你肯定又说我耸人听闻,如果那你知道每年有接近4000名学生跳楼时你还这样以为吗?我总在想,假如跳楼悲剧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你身为教师,还能坦然面对吗?
表面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在说教育有病了,可就是不去医治,你说怪不?其实也不怪,因为教育在正一点点失去良心。从事教育的人一旦失去了良心,教育的道德就变得稀薄起来了,很多的应试教育都在打着迎合家长和社会需要的幌子而大唱办百姓满意的教育。我们今天趋之若鹜,一轮又一轮的“晒状元”、“比一本”,便是这种借口的直接体现。当一个国家的教育滑落到开始出现教师“出卖”责任、时代“出卖”希望、民族“出卖”竞争力,人类“出卖”明天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我们给它打多少分?
如果你依然在为传统课堂辩护,那好,我现在就讨教一下以下四大难题是否存在,又如何解决——
当我们在讲学生的全面发展时,请问其“个性发展”如何解决?
当我们在讲学生发展时,请问能不能也和谐地满足“教师发展”?
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时,请问如何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当我们在追求升学率时,请问又如何实施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能解开四大难题的,唯有高效课堂!不服,你告诉我如何解?我别以为我只是个批评家,错,我一向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建设者”上,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努力践行的,就是解决四大难题,且成效显著,“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看看我的课堂。“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我以为捞孩子的教育才是功德!
传统课堂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教师。两败俱伤的教育竟然还让某些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今天当教师的人都是些不幸的人,因为教师从来就不是“人”,是蜡烛、春蚕、是铺路石、灯塔、是园丁……
我们什么时候把教师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过?我们总是残忍地要求教师敢于牺牲真实的生活,而去虚无缥缈的“精神”真空里寻找自我慰藉;我们总是把学校出现的诸多问题,推加在教师身上,课教不好责任在教师、学不好责任在教师、考不好责任还在教师!我们为了追求好成绩,一味逼迫教师“专业化”,试问,自我发展是逼迫出来的吗?不唤醒教师职业的觉醒,中国的教育什么时候都不能解决“根和本”的问题。
我不是在指责教师,相反我是在替不幸的教师们大加辩护,但我又毫不客气地在批评那些穿着长衫、拖着长辫子的教师!这样的人却还在老师以什么专家自居。其实,我一向没以为教书还需要什么专业化,真正的专业化应该像大夫看病一样指向个体、从差异出发对症下药。而今天某些人口口声声的专业化是什么?稍有过教书经验的人都知道,今天教书实在没什么“科技含量”,不就是把学生圈养起来,大打“疲劳战”、“题海战”和“精神战”吗?满世界里的教辅,尽管拿来,尽管发下去,这成绩比拼的是哪个教师更“心狠手辣”,谁敢于把学生往死里逼下去,谁就是“好”教师,谁心慈手软,谁的成绩必然吃亏。而学生呢,只需要像在医院动手术一样,一闭眼听天由命,听天由命就代表着全部的学习,至于医生用什么方案、怎样动刀、如何缝合,是否会在你肚子里留下剪刀、纱布什么的,一切与你有什么关系?你真要觉得苦,那我告诉你,“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的学子就是“熬”出头的。假如你受不了,那还有一招,只是这招一般不用,可用了效果很是神奇,你知道这招叫什么吗?叫“书中自有颜如玉”,属于典型的“精神教育”范畴,在古人那里,又名“美人计”。当下有些学校,每天分八次组织学生疯子一样在院子里跑,嗷嗷直着嗓子喊号子,净是些“我能行、我成功”之类的,也属于“精神教育”范畴,只是换了个词,叫“信心教育”。这和毛老爷子的“与天斗”差不多,咱今天做教育的都有“敬畏”,须知有些是可为,有些人原本不可为的。传统教育的成本过大,而收益太小。成本是什么?是我们孩子的一生,一生的发展、一生的幸福。毁了一茬人,再毁一茬人,中国完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传统课堂实在是一种毒药、一种罪孽。我们不能因为嗜毒成瘾而赞美毒品吧。
今天,教育已进入了一个“鸟枪换炮”的时代,别再执着于我们的“小手工业作坊式”的所谓专业化的传统教育了。因留恋传统课堂之“好”而发生任何争执都是没有意义的。这颇像争论马车有什么不好一个样,既然马车好,可为什么我们却选择了汽车?您别误会,我不是不准许发生争论,我是说,当变革来临时,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研究该如何改,如何越改越好,而不是和传统课堂勾勾搭搭、藕断丝连。如果“剪不断”,自然理还乱。
传统课堂实在是不适合,也无法完成我们需要它承载的使命,就这般简单!舍不得也要舍,就算是矫枉过正,行不?
其实我是很想给传统课堂打“负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