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教师,如何迈过“45岁坎”?
(2010-03-04 08:32:15)
标签:
职业坎教师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45岁本应是年富力强,有经验、有思想、出成果的时候。然而,因了时代和需求发生的变化,对于处在教育观念急剧变革和发展中的这部分人,曾经在工作上的如鱼得水,却一下变成了从未遭遇过的难堪尴尬。
45岁的“老教师们”,该如何迈过职业生涯中的这道“命坎”?
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校长又该如何帮助这些曾经一同骑马打江山的元老们,安全度过这个难关?
“45岁现象”,凸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尴尬,也给今天的课改留下了一道坎。
客观地说,新课改的确给年龄较大的教师提出了新命题。“闻所未闻的内容,我怎么教给学生?”对于许多搞课改的学校,大部分“老教师”开始犯难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支撑他们像年轻人一样积极投身课改,想改却“捉襟见肘”,老教师们空前地尴尬起来,以至于在曾经结对拜师的“徒弟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可继续学习,显然受年龄的制约,更何况一下也未必就顶得上来,于是有些人面子上挂不住,找到校长主动要求退下来,做起了教学辅助工作。
“尽管不情愿,但也没办法”老教师们叹息着说。
在最早课改的山东杜郎口中学,45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不在第一线任教了,校长崔其升说,这也是对老教师的人文关怀,没办法,确实是跟不上年轻人。这还不是主要的,崔校长说,山东全省推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除此外,还有各种选修课、技术课,课程标准的变化带来了对教师要求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不仅要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还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不能旧瓶装新酒”,也无法旧瓶装新酒。老教师的课堂过于陈旧这是事实。于是,很多学校也只能像崔校长那样“忍痛割爱”给老教师转岗或换岗。
也有“45岁”却从未被淘汰,充当着所在学校乃至于地区的课改领军人物,反而迎来职业生涯更为灿烂“第二春”。
兖州一中的杜金山校长评价说,这类教师平时就注重思考,对新课改“有准备”,他还结合自己的经历说,20年前,自己就在课堂上摸索“兵教兵”,尝试新教法。他还说,也不仅仅是45岁的教师就不适应课改,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却比老教师的课堂还陈旧。他认为,课堂是什么样的,实在和年龄关系不大。他所在的学校,负责课改的曹明山就接近50岁了。
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休戚相关。持有杜校长同样观点的不在少数。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昌乐二中的赵丰平校长说,教师不可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里,如果满脑袋里全是知识、升学、题海、训练,这样的老师就真的是“老师”,未老先衰。当然,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观念,还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
赵校长还说,45岁现象还反应出教师过份留恋自己的那套“教学经验”,他分析说,有些经验可能是财富,但有些经验就是桎梏,社会学上有个囚笼理论,是说某个人的“长处”也有可能会成为他发展的“阻碍”。“45岁”被淘汰,就证明了这点,其实任何人只要裹足不前,都有可能会被淘汰,不独是45岁。
如何帮助45岁的教师迈过职业坎?
除了政府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帮助老教师“换观念”外,老教师应多从自身入手,向新课改专家和青年教师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另外,还要敢于在教学上放手发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千万不可一言堂、满堂灌,“和学生一起学习”,让“教学师生相长”,这应该是老教师渡过职业危机的较好方法。
没有被淘汰的年龄,只有被淘汰的个人。希望老教师能主动改变,再当一次教育教学的弄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