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诊断]名校如何“保鲜”?每月开一次“言判会”

(2010-02-01 19:54:49)
标签:

教育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校会受制于家长的意见?为什么有些老师总在抱怨今天的社会在逼良为娼?为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名校,甚至某些自称名校长的人却被周围的学校所不齿?

    红极一时“名校”们曾经是中国教育的“翘楚”,它们各自占据一方,代表着中国教育的高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从来都缺乏真正的百年名校,常常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名校不可能红极一生,因而研究名校如何“保鲜”,则变成了一个相当有意义的命题和挑战。

    名校当然需要“与时俱进”,切莫妄自尊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保守”和“自恋”是当今名校必须解决的两大顽疾。我们无法改变名校被人超越的事实,但我们是否有一种办法,能尽可能延长名校的生命,发挥它们曾经发挥的影响力,如果名校一旦苟活并且维持在一己私利中,那这样的“名校”的存在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不幸,它们甚至会危及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大业。

   名校保鲜的方法也许有很多,这很像是治病用药,你很难说清楚哪个方剂更好或者更差,补和泄或许都有疗效。医理上的东西,一旦囿于学术争执是很难加以判断的,这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仅仅看眼前的疗效,而是应延伸到要比较哪种方法的副作用更大。名校如果同样固守于自己的经验,而自恋到目空一切甚至拒绝变革,那名校的“死期”则不会太远。相信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大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给名校开药方实在需要勇气,这和给名人看病一理,要承认有很大的风险。我斗胆开出的药方其实很简单,定期召开“言判会”。

   言判会不是研判会。这个言是“观点”,确切说是“建议”。可和建议会又有不同。不同在,这个会不光是要征询建议,而且要对各种建议进行即时性“处理”,这才是言判会的关键。其实,当下学校举办的各种名堂的建议会并不少见,开了就开了,至于哪个建议好,如何采用,似乎没谁真正在意。

   那你千万别小看我的药方。我现在说说我真正的用意。

   这是建立一种“体检”机制。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尽管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离开了这个好校长呢?所以,真正的好校长应该帮助学习建立一种机制,保证自己离开了、退休了而学校照样运转得很好。我们总哀叹这样的校长难找,可有了这种机制,则恰恰是发挥全校人的合力作用,三个臭皮匠?如果学校里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学校岂会因小患成大疾,则会送诊及时,救治也及时。

  第二,学校是谁的学校?答案当然“师生是主体”。如果主体意识不觉醒也无从谈及发挥。而主体意识的培养,远非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组织能激发出来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行使”中才能予以培养。“用进废退”,好比是切菜刀,不用自然会生锈,相信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学校就会呈现有人干、有人看的现象,这样的学校是长久不了的。

  第三,学校永远不可能割裂和社会的关联。水载舟,亦覆舟。 今天的名校长不可能关门办学,他们必须要为社会或者家长所将接受,否则则引火烧身乃至于寸步难行。怎么办?名校长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得学生者得天下。名校要尽可能消除家长对学校的敌意,最好的方法不是去满世界里跑着和家长协调关系,而是把精力用在学生身上。如果学生信赖自己的学校,那么家长一定会旗帜鲜明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拥护学校,道理很朴素。所以真正高明的校长一定深受学生的爱戴,一定代表着学生的利益。

   还是回到言判会上,把我的建议再总结复述一遍。那就是,校长要诚心诚意代表学生和教师的利益,争取常常要面向教师和学生召开建议征集和论证会,然后予以实施。实施很关键,言判会可不是走过场、开给别人看的,而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机制。其目的就是旨在真正让学生和教师成为学校里的主人、主角,学校有了这股合力,才有可能长盛不衰,一直红下去,但你也别指望红一辈子,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坏的东西。但至少可以减少家长对学校的干预甚至指责,更不会违背学生的意志威逼学校,这个会多长时间合适?我以为每个月一次最佳!操作流程如何?很简单的,就四步,先征集、然后分类、再研究可行性,最后就是监督实施,我把它叫做言判会的四部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