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之27】

(2010-01-31 15:50:15)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现代”课改思路

——河南南阳南召现代中学的“五环三查模式”

                              本报记者李炳亭   特约记者洪湖

在同时拥有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四圣”的“灵秀卧龙之地”河南省南阳市,南召现代中学是新近涌现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

学校从课堂教学变革的规律出发,遵循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创设出“五环三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将学生课下的学习通过“五环”,统一到了课堂上,实现了课下课上的双高效。

 

          办学要为谁负责

 

办学初,现代中学在制定办学理念时产生了分歧,大家对“对全体学生负责”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产生了热烈的争论。

张海清董事长坚持说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她说,“离开了‘每一个’就不会有办学的成功,有了每一个人的成功,自然就有了全体学生的成功。”她还这样解读自己的办学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实就是办让“学生”满意的教育,“得学生者得天下!”

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在学校里长大的张海清,对学校,对教育,其实有着特殊的感情。老师们说到她时都充满了敬意。在南召,流传着不少关于她的“故事”,比如说她天生是个教育“疯子”,办学校不图挣钱,却为了办学闹出车祸,差点丢了半条命;说她有慈悲情怀菩萨心肠,对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但不收学费,还发补助;说她善于学习,一个搞建筑专业的人,一旦投身研究课改,短短几个月,竟然谈起课改如数家珍,什么乐学、学会,什么创造、生成,张口闭口的都是关于教育教学的专业词汇,她已“外行变内行”俨然是专家了。

她说:“智者创造机会,能者利用机会,弱者等待机会,愚者错过机会。现代中学不要让学生做弱者和愚者。抓住机遇变革是现代中学发展的重大机遇。”

而透过她,我们看到的,是课改的“现代”思路。

 

课改要有团结的领导班子

 

2005年初,南召现代中学筹建。

作为当时南召县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提升全县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外乡人”张海清来到了县里,接手当时缺少资金处于停滞状态的现代中学,担任董事长。

她是个中年女性,搞房地产出身,有个从不服输、雷厉风行的急脾气,硬是在短时期内“外行成为内行”。她最佩服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山东省昌乐二中,课改初期为了弄清楚二中的“真相”,她曾经“化妆”成学生家长去昌乐县“微服私访”,走访过小卖部老板、出租车司机、二中在校学生等。她报名参加二中的高效课堂研修班,和一帮学员争当“小组长”,并按时完成“作业”。研修期间,她听说赵校长在郑州有一场讲座,立马星夜从昌乐赶去,然后听完再急冲冲返回。

她对教育的激情和执着还不仅体现于此。学校全面进行课改的初期,她也随同进入了“角色”,白天钻进课堂跟着听课,夜里挑灯开会,以多年做企业得来的经验“执掌”学校课改,逐渐建立起一支团结的领导班子。

邱显东是南召现代中学的执行校长,在教育战线工作30年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面对教育教学的现状,邱校长非常苦闷,他总认为“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无效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寻求到一种途径,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为此,他曾多次带领老师们去外地名校参观学习。

没想到,当学校真正开始改的时候,遭遇的阻力却相当大。

经过仔细分析,邱校长发现课改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学校的中层,即领导班子。在张海清董事长的支持下,他开始与各中层领导交流、座谈,一一做思想工作。邱校长至今记忆犹新,最多的时候,连续两周半他一共开了27场会,平均每个年级都有三次以上的课改动员。学生的思想工作很好开展,很快学生们都对新颖的教学形式充满了兴趣;学校年轻教师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很好做,很快接受了学校的统一思路;而学校中层领导,大多都是过去在一线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改推进在他们这里“卡”住了。

张海清董事长很快发现,课改没有团结的领导班子不行。已经充分“放权”不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她,这时候却亲自做起了中层领导的工作。很多中层领导也渐渐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渐渐跟上了改革“节奏”;而对于一些“根深蒂固”的领导,她则亲自带着他们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我们的很多中层领导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甚至都没有去过省会郑州,我带着他们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告诉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了。效果很明显,他们的触动很大。”张海清董事长说,课改团结的领导班子是基础,“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做好老教师的观念转变

 

许富立是现代中学的副校长,学校最年长的教师。他的思想观念转变过程成为学校开展老教师思想观念转变的典型。

1970年从新乡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即开始从教的许校长,2006年退休后被返聘到现代中学,他的教学经验成为学校建校初期的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保障。

他告诉记者,他和邱校长是老同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就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他们曾经秘密地将一节课由45分钟改成50分钟,而前15分钟完全交给学生预习。“我不是不赞成改革,我是怕改不好折腾学生。”他认为邱校长学习山东经验在全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走形势和做秀。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认识出发,许校长的观点显得“根深蒂固”:教改是细水长流,是居家过日子,步子不能太大。

张海清董事长找了个“借口”拉着不愿意出远门的许校长来到了山东省昌乐二中。

既参观、听课、参加研修,又参加座谈、了解经验,在昌乐二中,许富立校长受到了来自孩子们的巨大震憾。

首先是孩子们做课间韵律操的情景。音乐旋律响起,欢快的节奏,连许校长自己都动情地跟着手舞足蹈起来。欢快的课间,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清一色的笑容,体验着学校学习的快乐,“这是无法装扮的。”

但是他心中始终怀着疑虑:这样的学习方式果真高效?为了查探昌乐二中的“虚实”,他躲开了众人,拉住一个小女孩。

“你是哪里人?”“山东菏泽。”“你适应这里的教学方法吗?”“当然适应。”“和以前的那种上学方式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是现在这种。”“为什么?”“我哥哥的中考分数比我的高,所以他能在本地上高中,而我只有再去找别的学校。每次周末回家后,父母都让我们一起做同样的试卷,现在,他不能做对的我都能做对了。您说,这样的学校和教学方式,我能不喜欢吗?”

在昌乐二中研修的一个傍晚,学校短时停电了,许校长发现孩子们都自觉地站在窗户边或者走廊上看书,而中间没有任何老师组织。“一看就知道是在专心读书,一点敷衍的神情都没有。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

简单的场景却引起了许校长长时期的思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倒重来”的效果真的有这么大?难道真是自己没有深入了解、深入认识?现代中学的学生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也像这里的孩子一样有信心、有能力?

“这个教学模式确实是切实可行的,高效的,不能怀疑。”返校后,他主动找一些思想转变慢的优秀教师们谈心得、讲体会,还召开全校教师的座谈会,把自己曾经有的困惑和置疑毫不隐瞒地讲出来,还介绍自己的认识和思想转变过程。他说,“我要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五环三查模式

 

在不断地借鉴、探索、经验总结中,现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他们称之为“五环三查模式”。

邱显东校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现代中学的“五环三查模式”。

“五环”即为展示课课堂的五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整理、交流合作、规范展示、点评质疑、检测反馈。从预习整理到交流合作、规范展示、点评质疑,再到检测反馈,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的整体,从一节课的检测反馈到下一节课的预习整理,又形成环状统一,形成一个循环的统一体。

“三查”即为围绕课堂进行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预习整理效果,初步了解学情,明确哪些学习目标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哪些还有欠缺;二查自主合作学习的效度,进一步了解学情,在学习小组对学、大展示等学习过程中明确学生学习的效率、掌握的学习方法等;三查达标程度,检验学习的效果,为开展查漏补缺工作做好准备。

邱校长进一步介绍,“五环”预习过程,学校要求教师们要检验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了解学生学情,同时与分层目标预设进行对比,进一步确定分层达标设计;交流合作,学校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运用情况,能否提出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疑难之所在,指导学生规范解答,在此基础上学习小组合作推出展示内容;规范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展示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合作解决共性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达成解题共识,固定学习方法,同时展示也要解决学生的规范和个性化特点;点评质疑,学校严格规定,点评要注意度的问题,始终把握不偏离教学目标。检测反馈,则是要注意目标的达成,就是检验学习一堂课的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效率的高低,为后期引导学生学习、调整提供参考。

邱校长告诉记者,实施课改初,有些老师经常问,“五环三查模式”课后是不是还需要布置书面作业。“我告诉他们,要根据目标达成的情况来定是否留作业。如果目标达成率高,完成了预定教学任务,就要大胆地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他说,尽管高中阶段学习有高中阶段的特点,如教学目标要求高、教学任务重等,但运用“五步三查模式”现代中学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学校正在从导学案上下功夫,从编制更为有效地导学案出发,在整个高效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师精力的合理分配,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

邱校长说,从“五步三查模式”出发,学校要求教师们从知识传授者的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尊重、欣赏。教学关系上以学为本,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而导学案能实现很好的牵引,实现这些目标的“落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