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学生不“自杀”?

(2010-01-25 10:21:22)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如果今天的教育在“夺命追魂”,那么防止学生自杀则十分有必要列为一门“预防”课程,正像因为汶川大地震而兴起的“逃生训练”一样,教育研究“保全”学生的生命,比传授任何知识都显得有必要,否则一旦夺走了孩子的生命,家长会诅咒教育说“杀人见血”。

  这绝非耸人听闻,其实很多孩子正行走在某种“阴影”中,借钱锺书先生的话,那叫“行走死亡边上”。山东省规范办学三年,山东课改的成效恰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可饶是如是,仍然有太多的学生患有“抑郁”,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对全省初中生做一项调查,最终公布结果显示有21%的学生明显具有抑郁倾向。请大家注意21%这个数字,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有两成多的孩子不快乐甚至是严重不快乐,如果按照这个统计推开去,全国2亿中小学生,患有抑郁的就要占到4000多万,这也仅仅是保守的估算猜测。在一些应试教育严重的省份,如河北、河南,无休无止的题海、体罚让学生不堪其苦,厌学甚至因为厌学而导致的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不止21%!如果教育一旦堕落为单纯考验的是学生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话,那自杀则变成了另一种沉重的解脱,而这样变异的解脱则呈现为对教育血淋淋的控诉!如果我们有4000万名学生正在预谋自杀,甚至在设计自杀,一旦这样的预谋得逞,那这个国家将要招致比核武攻击还要大的灾难!

  请大家不要误解,我批评教育的“要命”,不是在借此指责老师们不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或者不积极参与新课改。遗憾的是,教师相对于学生,在应试教育面前其实也未必“安全”许多。北京市日前公布说,全市有52、38%的教师有心理问题倾向。又是一个数字。如果我是北京市的学生家长,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教我孩子的教师是否有心理问题?假如教师有,那我的孩子能否幸免于难?如果不能,则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今天在北京的教室里,正由超过一半的“神经病”站在课堂上,他们正日以继夜地在试图把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辛苦地倒弄成“小神经病”。如果你觉得神经病这个词不好听,那我把神经病换个词,病症轻微一点,就叫有“心理问题”,就叫“抑郁症”。这个数字带给我的沮丧是,教师尚且“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关注学生?学生正在精神的失控中,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真相!

   失控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可如何控?有没有生命妙招让学生不自杀或者不想去自杀?当然有!

   爱孩子就别老是忌讳或者刻意遮掩真相。如果这就是真相的话,我建议大家一起来来研究解决之道。这就是功德!我常常想,当很多人热衷于买上几条鱼、几只鸟去“放生”时,那放生一个“活孩子”的功德该有多大?反之,把活孩子逼死的罪孽呢,该有多么的十恶不赦!研究孩子自杀的问题,我还可以换个词,叫研究“放生”,而放生不恰是预防学生自杀的妙招吗?

   这个妙招说起来真的不难。第一、让课堂快乐起来,前提当然是动起来。动起来改变学习状态,进而改变生命状态。我们说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处在狂欢中的学生会选择自杀吗?第二、改变师生、生生关系,别让班里的孩子人人自危,神经那根弦老是绷着则难免会断,一断就是悲剧,让孩子生活在爱里,他自然会贪恋活着,他会由衷地说活着真好。第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的人,一般不会犯有自我解脱这样自私愚蠢的事情。他会为理想活,为家人活,为民族的未来活。而这一切仍需要一个提前,前提是什么?仍然是放生呀。

    放生就是把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我还把这些称为“还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