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课堂之“道”
(2009-09-21 11:23: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专栏]课堂之“道”
课堂是个“小宇宙”。
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主体是“太阳”,主导是“地球”,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前者是“地心说”,后者是“日心说”。在公元19世纪之前,是地心说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一条铁律。“日心说”曾被当成歪理邪说,即便是将布鲁诺烧死,处心积虑的宗教大法官们然后仍然无法阻止科学的真相。
其实,传统课堂教学就是“地心说”,“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同样被很多人奉为铁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也同样遭受到某些人处心积虑的攻击。但课堂这个小宇宙的“真相”是能被蒙蔽住的吗?教育必须回归到“日心”的科学上来,才有可能谈“出发”的问题,我们不能逆道而行。
当然,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不是“讲”、不是“灌”,当然也不是“包办”和“替代”。
地心说肆虐的课堂突出表现在“学服务于教”,一切都是“为教者的设计”,而日心说主张的课堂是“教服务于学”,是一切“为学者的设计”。前者是“教本”,后者是“学本”;前者是“师本”,后者是“生本”。
任何教育教学行为,离开了学生的“学”,都不可能成立。
那么学习之道是什么?是自主!通俗一点讲,是“自己的事自己做”。
坦白讲,“主体与主导”如何有明确的分野,是课改最大的难题。“师强生弱”,一旦“主导”的“力气”过大,“主导”往往变成了绝对的“霸权”,学生就变成了绝对的“顺从”。
那么,教室里能不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三八线”,让主导和主体分而治之?其实,这倒真没必要搞得如此“对立”。
我喜欢这样解释“主导”:主导、主导,主要是引导,简称“主导”。假如你还不接受这样的解释,那我就问一个问题: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时,请问教师是什么人?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是,请问教师是什么角?“主人”、“主角”、“主体”,三个词其实是一个意思。
课堂里的“道”就是变“教”为“学”,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教室里不能存在“地心说”,必须驱动着教师的“教”,围绕着服务于学生的“学”去“转动”。总结起来,那就是两个“本”:学本、生本。
说穿了,教育有义务回到“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