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清河五中的“整体双向教学法”
(2009-09-03 08:50:2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
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而五中,在邢台市乃至于河北省,也享有课改英雄的美誉。“要不是新课改,我们学校早就‘并’了。”五中校长梁庆河说。
五年前,作为乡镇中学的五中,眼看就撑不下去了,有些门路的学生都转走了,而教师也人心思去。怎么办?梁校长拿杜郎口的例子给老师们作对照,他说,咱和当初的杜郎口差不多,为什么人家能绝处逢生,而我们不行?咱不是武松的故乡吗,咱就拿出武松打虎的尽头,我不信课改就搞不好?
清河和杜郎口虽跨距两个不同的省份,却是毗邻而居。梁校长说,五中课改先从“拿来”开始。“在借鉴中发现问题”,梁校长说,我们正是在不折不扣的照搬照抄中,慢慢有了感悟,一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如今清河五中的“整体双向教学法”,已作为经验在清河县推广,而五中也成了课改名校,他们“像杜郎口那样”,每天也享受着来自各地前来参观者的由衷赞赏。
“三步反思”是载体
“像杜郎口那样”,这是五中人的口头禅。
小组划分、小组长的选择、导学案的编制、教师与小组长的交流、课堂即时性评价、课后教师的总结与反思,一切他们都是参照杜郎口中学进行1:1模拟的。
“踩在杜郎口肩膀上摘星星”来自于一次教学反思。他们发现,对于课堂教学的总结,仅有一次“课后”的反思往往是不够的,而且在面对很多现实问题的时候,往往捉襟见肘,不能起到“以一鉴百”的作用。
这就是学习人家的典型经验生成的新问题。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梁校长激动地说,五中破帖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们开始围绕着这个新问题,召集学科组、年级组和学生代表广泛讨论,他们把这种讨论叫做行动研究。能不能有意强化反思环节,从单纯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上走出来,按照学习流程,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分段”总结,多组织几次“反思”?在这个思路指导下,五中的课堂有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载体,即“三步反思”。
所谓的“三步反思”,即是指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步”都进行的教学性总结行为。它包括课前的“归纳和预设”、课中的“调整与引导”、课后的“总结与回馈”三个步骤。
课前做到“细致、充分”的归纳和预设,做好“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两个问题的处理。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首先做出预测,比如,对于可能出现的同类问题做出归纳和总结,分析出大体相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足准备工作。而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则要求教师做到准备如何处理,效果怎样,使用的哪些处理方法,得在哪里,失之何处等。
课中做到“即时性和及时性”的调整和引导,即在课中,教师要针对现场出现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出调整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课堂表现朝着预设和既定的、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健康成长的目标靠近。课中教师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知识性”、学习方法做出调整,而且要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做出正确的引导。
课后做到“系统性和反馈性”的总结和回馈,教师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实施完成后,都要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出详细的总结和细致的分析,并且将总结的信息和结果及时回馈到课堂教学的进行中,供下一次课堂教学参考和借鉴。
“三步反思”创造出一番大的教学“景致”。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新华说,“‘三步反思’不仅要求教师做出课后的反思,而且要求他们及时进行对教学整体的总结,做出归纳,并依据总结和归纳的结果做出预测,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执教数学学科的刘艳华老师则说,“三步反思”其实是给了老师们一个仔细总结、认真反思的机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时总结和反思对老师们教学技能的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整体教学的构建
课堂有了载体,可课堂教学的模式应该如何构建?
还是从问题入手。梁校长说,随着五中课改的推进,慢慢他们又发现,当课堂教学过分重视对“知识点”的教学时,往往会相对缺乏知识点的前后呼应、照应,导致学科教学常常要遭遇这样的尴尬:只有学会了前面,才能学后面的,而学了后面的却忘记了前面的;只有全学完才能知道知识的意义。
他们还发现,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单向”的,教师过分注重“教学进度”,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的关注就显得不足。
这时候“整体双向教学法”问世了。
顾名释义,整体双向教学法,揪住两大关键,即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教学计划的“双向性”。
“整体性”是指教学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教学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变传统课堂的“知识点”教学为服务于知识的整体性,让学生从知识的源头入手深入微观探究,兼顾前后教学内容上的连续性,将分散的部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寓分散性于整体中,发挥整体效应。梁校长说,教学“大整体”就像一个由层层叠叠的各部分组成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每一个层,都表现为功能与知识的统一,正是通过这种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通,才构成了教学内容的整体。只有有效地将各个层次置于“整体”中,实施每一个部分时都能考虑到“整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学的整体功能。
“双向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进度,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即要求教师要明确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进度。在五中,有很多课,是打破了课时规定的,当然前提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以语文教学的《斑羚飞渡》教学为例,老师会利用一个课时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但却要用几个课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系统的循环链、西藏的人文地理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梁庆河校长介绍,“整体双向教学法”就是要发挥“1+1>2”的效果。“整体双向教学法”的核心是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在“整体双向教学法”中,学生学习、认知过程其实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而随着层次的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起来。“整体双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按照教学“整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笼统到完善来组织实施教学的。
姜新华校长介绍说,学校各个学科组和年级组都严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以及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编制一个层次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讲多少,后讲多少,老师们都有一个科学的层层推进、步步提高的进程表。每个寒暑假以及学期初,往往是学校老师们最繁忙的时候,因为他们要利用这个时间,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层次、进度安排,预编出下学期不同层次的教学、进度计划方案,供一学期使用,尔后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以之为指导,不断丰富、完善。
成绩提升立竿见影
清河五中模式,要求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要有“大局观”,从整体上审视“学习计划”。比如初一上学期的第一周,该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点,该读些什么文章,该写些什么东西;第二周该掌握些什么知识点,该读些什么文章,该写些什么东西……
而在对待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细节时,则要求教师学会“抠细节”。比如要学会穷根究底,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能是什么”,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语文学科冯国栋老师说,以前备一节课上一节课,也知道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而且仅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出发,光注重教学计划和进度,比较少地关注学生,是“整体双向教学法”带来了改变的契机。
梁增春老师说,同样是一节语文课,传统教学要两个课时,“整体双向教学法”下可能需要四至六个课时,表面上是费了两三倍的时间,但是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同样可以用两到三倍来计算,这一点从学生们写作文的水平中体现得最明显,以前很多同学总是像在记“流水账”,实施新教学方法后,无论是从知识的深度还是知识面的广度上,学生们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同学还屡屡在各种作文大赛中获奖。
高国会老师说,课改带来的许多新东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成绩提高了,知识面丰富了,也变得爱学习了;老师教学思路更丰富了,方法更多了,更关注学生了,也更会教学了。
安连永老师说,原来在教学上的局限性自己也很清楚,但是多少年来大家都是这么教的,老教师也是这么指导新教师的。直到“整体双向教学法”的运用,给了老师们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老师们也感觉教学更轻松了。
“整体双向教学法”给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邢台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邢台市教科研先进单位”、2006、2007连续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清河县教学改革示范学校”,邢台市师德先进集体,邢台市巾帼建功示范岗。
“敢立潮头争风采,”梁庆河校长充满自信地说,“今天的清河五中已经进入课改先进校地行列,引领区域的课堂教学改革,而学校要做到则是在全国有影响,凭借着‘整体双向教学法’,这一天也很快就要到来。清河五中奉献给全国的也必将是一种更为新颖有效的课改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