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angxiujuan 的博客

(2009-07-06 12:06:09)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效课堂

35+ 10”的思考

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们来到了兖州一中,参观学习他们的循环大课堂。与当年走进杜郎口不同,不是巨大的震撼,而是更多的思考。

兖州一中的课堂分为两段:第一段35分钟,主要解决学生预习过的学案,采取我们在杜郎口见过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展示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点拨。第二段为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学案,老师点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学习,为下一节课前35分钟的展示做准备,被兖州一中的师生称为学生学习的“点火预热”时期。

我想到了我们多次强调的学习前置问题,我们一直讲学生要先自学,但也一直没有实现,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为了督促学生的预习,高一历史组在张波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编写预习学习,强调要适合学生自学使用。一开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随着课的深入和作业量的增加,学生预习的效果逐渐打折扣,做完学案之后,甚至连有上面有几个大标题都不知道。兖州一中的“35+10”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学生自我学习的问题,而且因为要在课上展示,也保证了预习的效果和质量。

在“35+10”的这个循环中,新课是从上一节的后10分钟开始的,到下一节课的前35分钟结束,在这个循环中,学生的学习决不是45分钟,它包含了学生的课后学习,也是因为要课上展示,它解决了我们所担心的学生课下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35+10”的模式,也为我们解决学生作业过多、过繁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在报告这样说:“在课堂的第35分钟,老师要斩钉截铁地停止前一节的内容”,“必须把前一节的学案收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后作业,也不允许老师发学案以外的其他作业,学生所有的作业都是老师在最后10分钟所发的学案,有几节课就有几个学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为了占到更多的时间,老师可以把学案编印得很长,可是你能在35分钟之内处理完吗?如果每次的学案都处理不完,如何保证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在与兖州一中老师的交谈中,他们这样说:“学案内容难度要降低,量要减少,必须要这样,否则学生无法完成。”说得很平静,很坚决,这是他们在实行过程中得出的。

所以,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不是杜郎口模式的生吞活剥,他们是在学习外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的特点,进行的综合改革,是一种创新。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也不仅仅是授课模式的变化,他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

从众者从来没有成功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