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36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卉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2009-07-03 15:49:50)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

胡志民简介: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校长、全国十佳民办学校校长。

一九九三年下海经商。经商十年,不改教育情怀。2003年用十年的经商积蓄,带领十四名辞职教师创办了天卉中学。办学六年来,秉承“做责任教育,做良心教育,教孩子三十年,想着孩子三十年”的教育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先后被评为“围场县十佳校长”、“承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带领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河北省首批民办明星初级中学”、“围场县特色学校”、“承德市文明学校”。

胡志民校长求真务实、乐学善思,是一个教育行动研究的积极倡行者,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者、支持者和佼佼者,是中国名校共同体最早的受益者,是中国名校共同体培养出来的当代课改名校长,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核心人物”之一。

其善于举一反三,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慢慢成长为一个“融会贯通”,有教育独到见解,具有深刻教育思想的“实践专家”。

他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成为颇受一线欢迎的“实战高手”。

 

 

   

14名教师,336名学生,这就是胡志民最初创办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时的全部基底。而六年后的今天,“天卉”却“奇香扑鼻”,因“改”成名,一跃成为承德市乃至河北省的“课改名校”。

天卉是整个河北省学习杜郎口的典型,因而有河北杜郎口的美称。其影响力虽然尚不及“课改老师”杜郎口,但在每个周,前来参观学习的也不下数百人,尤其是临近的内蒙古、辽宁等省,“去天卉学课改”甚至已成他们的共识。

 “天卉”成为围场教育的一大景观,同时也成为当地百姓送子求学的首选学校。

在民办教育生存相对艰难的今天,“天卉”是靠什么为自己杀出一条“生路”的?民办教育的前途在哪里?其之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到底多大?

当很多学校面对“课改”而踌躇止步时,为什么天卉却敢于知难而上?天卉到底是怎样抓住了课改的“牛鼻子”,进而“临帖”杜郎口,然后“破帖”生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的?相比杜郎口模式,天卉是照本宣科还是“继承发展”?

凡是到过天卉的人都这样评价,天卉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是支撑其“化蛹成蝶”的关键。那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模式”,首先是立足于“破”,其大胆向着传统课堂教学宣战,敢于质疑和挑战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把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规划重新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三年”贯通起来,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谱、来弹,以此架构出天卉的“大单元模式”。

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又分为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其颠覆了传统知识教学中的片段性、片面性,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然后再重新编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再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

相比杜郎口模式,天卉模式的“变革性”更大。其从“课堂出发”,所涉及到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其之于当前全国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意义和启发性更加巨大。

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以《三角形》单元教学为例,介绍他们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天卉要求教师首先不受教材的影响,敢于摒弃就三角形教三角形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将三角形和多边形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完三角形之后,即开始学习多边形,增强学生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易受性。在教授三角形时,他们又将线和角分开,以三边、高线、中线、角平分线贯穿起来描绘“线”,以内角、外角、锐角、钝角、直角串起“角”,增强学生的系统性、宏观性和知识的统一性。

大单元教学给天卉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胡志民校长概括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十大功效”:1、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2、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态;3、去掉了作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4、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5、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6、找到了教育的“支点”——“尊重学生”;7、实现了课堂的“软着陆”——“快乐、高效”学习;8、改变了老师的“研究态”实现了老师成长的“自主式提升”;9、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发展走上了“文化管理”的最佳途径;10、实现了教育本质“向人”的回归。

天卉中学教师叶建军说:“当了十多年的教师,只感觉苦,感觉累,从没感觉到当老师有什么幸福,教改一年来,我才知道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教育,我从内心感受到了从教的快乐,也找到了一个教师的幸福和尊严。”

那么“神奇”的大单元模式在课堂教学上是如何操作的吗?有没有环节的规定?

胡校长对记者介绍,大单元模式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三型”,即以高效课堂的三种课型开始,“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 六步”,第一是明确目标,第二是自主学习,第三是小组讨论,第四是展示拓展,第五是穿插巩固,第六是当堂测验;“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打破教材顺序,打破课时束缚,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以便于学生整合知识,生成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 模式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大单元的核心是“展示教育”。在其三个课型中,“展示”一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预习展示课”是大单元教学的起点和学习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导学案是教与学的抓手,起到学习的“导引”作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预习展示课”中展示的内容要少而精,要对“提升展示课”有指导和铺垫意义。

  “提升展示课”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来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在此环节中,他们还对展示过程提出“聚焦”要求,即教师应尽量避免站在聚焦处,要关照学生按要求“运动”自己,要站在便于指导点拨学生的位置上。而要求学生在“聚焦”时要避免“平行站位”,所处位置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提升展示要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要在于显现个人的风采,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展示时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尽量“脱稿”或“半脱稿”。

“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此课型的“展示”,在于发现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表现,常见的形式则是“一题多解”、“多解一题”,从而在智慧的对撞之中,开启思维,生成能力。

记者在天卉中学,巧遇了星期天来校的学生王明泉,他告诉记者:“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是一个苦差事了,原来学习也很有乐趣,也能找到快乐。过去我怕上课,现在我从盼着上课,在这种课堂里,我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我的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放假只要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