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8】2、高效课堂的模式
(2009-03-10 15:03: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闻采写 |
亦称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
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
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
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当堂达标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当堂“小纸条”测评,也可以简单到“口头”测评。
一般模式下的三种呈现
(一)、杜郎口模式:针对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0+45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以讲带学”、“被动接受”以及对教师的过分依赖,逼迫教师从教学中彻底推出,只扮演学生学习的“幕后”推手,但又要求,教师不讲,还必须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下滑,就各管地促使教师要“独辟蹊径”,研究如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生也从传统课堂对教师的被动依赖者,变得了学习的主动者,从而完成了师生角色的转换。
常态模式:10+35
又叫“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二)、兖州一中模式:山东省规范办学“催生”出的高中课改典型
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指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一中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四个形态:展示、纠错、点拨、拓展。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是兖州一中杜校长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