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5)

(2009-03-09 11:34:09)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闻采写

【连载】传统课堂的“原罪”(5)

 时下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随意走进一所学校,推开教室的门,映入眼脸的一定是这样的景象: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因为整天忙着“讲”,致使大多数教师患有咽炎和“胃下垂”。有些学校为了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咬牙从原本不多的办学经费中挤出些钱来给每位教师配备了“耳麦”和“扩音器”,于是忙校园就充斥着教师的声音了,嘈杂得像农村的集贸市场,假如不仔细听,你还以为是有人扯着嗓子吆喝着卖“耗子药”呢。

我们过分强调“灌输”了,以为灌输才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学“十八般兵器”,可如今的大多数教师手里就只剩下了牢牢攥着不肯撒手的“拨火棍”,这根拨火棍就叫“讲”。可殊不知,其实也没人仔细研究过,“讲”能替代学生的“学”吗?

假如无可替代,那教师为什么依然滔滔不绝而坚决不让自己停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去研究“学会”的方法?

或许有人会说,别人讲得不好,而我,是“特级教师”,我自有我与众不同的教学艺术,那我要是不讲,又怎么能体现出我的价值?

请注意,讲和教永远是为“学”服务的,体现“我的价值”而不顾及学生的“价值”,则不仅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也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无知,当教师长期“鸠占鹊巢”,当学生的学开始服务于教师作为“我的价值”时,是违背课堂之“道”的,在教室这个“小宇宙”里,学生是“上帝”郑重命名的太阳,而教师则必须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地球”,这就是“地心说”与“日心说”在“教”与“学”关系上,关于“道”的论证。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都需要拨乱反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更何况,事实早就证明,仅仅单靠教师推销耗子药一般的讲,是讲不会学生的。而且,因为教师的讲,客观地剥夺了学生学的权利,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困生”。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恐怕教师是脱不了干系的。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学困生?我们总习惯于指责学生的一群“猪”和笨蛋,却从不愿意从“讲”上找原因,更不敢承担“教”的责任。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告诉学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欺骗学生说,“勤能补拙”,“学海无涯苦作舟”、“面壁十年图破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学生以苦为乐。可却忘记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是硬生生被人篡改过的,那句话的后半句是说,“但有时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更重要!”

我们一天天的愚昧学生念“苦经”,当可怜的孩子们几近精神崩溃时,我们又搬出另一套说辞来麻醉他们,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坚持果真是胜利吗?结果是,中国的大多数孩子,一旦结束了学业,当中考和高考考完,无论结果如何,一概选择的是“撕书”、“烧书”和“卖书”,乐得废品收购的小贩像过节一般。这是一场被孩子们称为“解放”的学业大逃亡!看到这样的景象,教师们不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吗?是什么让学生们如此厌倦学习?

试想一下,有着厌学情结的学生,即便考上了大学,但他还会热爱学习吗?我们一直在作文里畅想的“废寝忘食”哪里去了?谁能告诉我废寝忘食是什么滋味?这样一代厌学的人,试问如何实现“终身学习”的要求?中国读书人口的急剧下降,恐怕和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些关系吧。

可我们从不关心“未来”,我们只干杀鸡取卵的事。就像早年一窝蜂的发展经济,等腰包鼓胀起来再回头治理污染。可治来治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最终发现,逝去的永不再来!水土流失、疾病、瘟疫、干旱洪涝……一些灾难接踵而至,即便再如何的痛心疾首,仍然于事无补。教师否能吸取这个教训?正如海子的诗歌里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着眼于未来,而只重眼前,不着眼于发展,只重分数,这样的短视是误己害人的,是造孽!

传统课堂是大逆不道,但它的“原罪”又在哪里?抛开所谓的体制原因不讲,客观地说,很多教师的课堂效益不高,恐怕和“体制”没多大的关系,根源还应多从自己身子找找,面对同样的教育体制,为什么独有自己的课堂受到体制制约,因而把一切的责任推给体制,是不厚道的。笔者在这里试图从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从细处入手,找出三个“小”问题,以期和大家一起讨论,对照检验一下,我们是不是总在这样上课?

1、讲得太多,痴迷艺术。教师只对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考试成绩感兴趣。口口声声的所谓“人文”,只是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严重缺失。看看时下的“公开课”吧,一些教师的“作秀”简直登峰造极,某些教师的“课堂艺术”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

教师因为过分痴迷于“个人化”的教学艺术,而拒绝基本的“课堂标准”。殊不知,课堂教学需要遵循基本的“模式”,所谓教无定法,前提是一定有“法”。循“法”而不“拘”法,方能化茧成碟。没有基本的高效课堂模式,就失去了“高效”的保障。因此,课改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的“评价”入手,引导教师知道什么叫好课,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师。

2、“经验”之上,舍本逐末。

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一摸”、“二摸”、“三摸”,一轮、二轮、三轮;我们总是得意于对考试的研究,经验于什么是考点、易错点、重点;我们总是炫耀于如何营造一所“文明监狱”,把应试抓出血来;我们总是自以为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尽责,对社会尽忠。采用简单粗暴,以考代教,以分促学,哄吓欺诈压骗无所不为,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看考点——讲考点——问考点——练考点——考考点”,课堂教学的“新八股”被很多学校奉为圭臬,我们从不主动更新“旧知识”,只喜欢老动作、旧习惯,几十年一成不变。教师不学习、不总结、不反思、不改变已成为新课改的最大难题。于是《中国教师报》说,最难改的是教师。

需知,经验一词杜威说“在经历中体验”,教师误读了经验的“本意”,恰恰拒绝的是学生的学习经历。因为教师的经验,往往是“死”的。

传统课堂因此只有“接受”,而最大的弊端恰在于没有“生成”!

3、目中无人,效率奇低。

教学因为目中无人,而不能有的放矢。教师执迷于升学,而不顾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大量占用学生的非文化课时间、课余时间、休息时间。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受到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低下,现在的学生: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做作业,最怕的是考试,最想的是睡觉。因为课堂效益的低下,教师只能无限拉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堤内损失堤外补”,教师只能靠布置作业撑起自己的“脸面”,于是应试教育有恃无恐,课业负担愈加繁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的“效益”都无从谈及。只有尊重学生,并做好“还权”和“放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进而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尊严在得到体验的同时,课堂效益得以极大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努力使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

其实,即便是为了追求升学,升学率也取决于课堂效益。不提高课堂45分钟的“亩产量”,就不会提高升学“总产量”。

至于这样的总结是不是以偏概全,符合不符合“普遍规律”,那是另一回事,我的本意是,通过揭示问题,引发人们对教学问题的思索。假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那教育便一定是“第一”责任人!今天的传统课堂教学,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亡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