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马看教育】班本课程

(2009-02-28 14:12:34)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专栏】不妨这样教孩子读书

我的“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是相对于“校本课程”而讲的一个新的班级文化“生态”概念。在这里要介绍的,是中国名校共同体近期在成员校内部,利用班级学习小组,结合高效课堂教学,围绕着如何摆脱传统阅读“死读”、“读死”的弊端,在孩子们享受“悦读”的同时,紧扣“生成”所推出的一项研究性读书实验。

高效课堂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猛抓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把孩子们从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模式里解救出来,从而把“大把”的时间还给学生。当学生手里拥有了充裕的时间之后怎么办?行、思、读。而读书应该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精神生活。可如何读才是高效的,如何把传统的历史文明和时代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交融和整合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实现思想的“哺育”和精神的“生成”?真正的阅读,不仅是培元正本,还要生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精气神。丰富校园生活、拓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人物”,一个班级就是一部“名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浩渺的思想宝库,一个班级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理想附着,一个班级就是心灵相约的精神传承。班名既表示承担不同研究的“类别”,更成为一种班级文化的符号和图腾;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又形成了鲜活的“学术”成果,从而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含量。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班本课程的班级命名形式为四类,一是以历史文化名人类命名。如“李白班”、“鲁迅班”、“文天祥班”,就是分别以李白、鲁迅、文天祥为本班的研究课程,分别从生平年谱、学术成就、人生道路、气质追求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在研究中,学生们充分利用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组织,分配任务,每个小组和每个人都承担不同的“课题”,然后再借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穿插提升”,把研究成果整合,形成一部完整意义的“李白学”、“鲁迅学”、“文天祥学”。二是传世名著班类,如“红楼梦班”、“水浒传班”、“西游记班”。当然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班还是名著班,都要求孩子们以批判和怀疑精神,剔除有悖于时代精神的糟粕不分,吸取有益于青年成长的元素和精华,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当代李白”研究专家、“新《红楼梦》”研究专家。当然学校要适时为学生提供能展示研究成果的大舞台,如利用周末时间举办学术报告会、小专家讲座,出版小专家研究的学刊和会刊等。三是以当代名人命名类,如周杰伦班、郎朗班、刘翔班。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周杰伦们”自身的成长和过人的才华,在当代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无可抗拒的魄力。今天的教育必须敢于直面并且接受这样的“追星”文化,并且敢于鼓励学生客观的接受和公正的研究,其积极的教育意义显然是巨大的。学校或许因为有“周杰伦班”的存在,才让今天的教育因此彰显出一点现代感、人性化,也体现出学校文化的包容性、成长性。学校只有允许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才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当然我们更倾向于第四类,即以中外教育不朽的思想大家的名字来命名班级。鉴于中国教育一向思想贫乏,我们有必要请出一批大师来为学校“安魂”,让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得以传承,兴许我们因此就培养了一代有志于教育的新人呢。不是说教育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吗,没有热爱教育和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从事教育,教育就失去了能量,也便变得没了希望。鼓励这样的班本研究,显然是放眼于民族的。如杜威班、陶行知班、苏霍姆林斯基班、蔡元培班,甚至李镇西班、崔其升班、赵丰平班、杜金山班,敢于开展这样研究的学校,就等于时刻拥有了一座世界教育思想的宝库,每一个人浸淫其中,其巨大的意义将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班本课程,其实就是以书为载体,把读书活动真正引向纵深。就是把书读活,读出时代价值、生命意义,就是在历史文明和时代精神之间生成出一种财富来。这个财富的大名就叫教育。

让每一间教室都是一间图书馆,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精彩的章节,每一个人的起行坐卧都是一个具体而有生命的标点符号。那么这所学校就一定是氤氲着自由,散发着快乐,飘扬着精神旗帜的书的丛林

班本课程要借用小组真正形成教室内的三驾马车,即行政小组、学习小组、读书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把阅读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做实、做精、做透,强化“生成性”。班本课程的读书研究,只代表着一种读书思路,并不拘泥于非要临照这样的形式,或者叫不叫“班本课程”都无关紧要。假如这样的思路可以启发你,那就去做。当然也可以尝试其它形式的命名,但命名最好按照年级分类。如高一年级以人物,高二年级以名著,高三年级以事件。这样便于管理,更便于整合和生成。

其实,不管做什么,教育都需要我们用心琢磨,找出路子。有路子才能到达目的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