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中校长“论剑”课改(1)
(2009-01-19 16:28: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
两高中校长“论剑”课改
赵丰平:山东昌乐二中校长,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近年来,昌乐二中在学习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271高效课堂模式”,创造了高中教学成绩的辉煌,他们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2007年12月本报“八版联动”——高考成绩只是副产品,报道了他们的课改经验,引发了教育界对“升学率”的深度思考。
杜金山:山东兖州一中校长,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入围2008中国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他同样借鉴杜郎口经验,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其“循环大课堂”模式解决了“课上”和“课下”双高效的问题。2008年10月,本报以“课变”为题进行了报道,兖州一中迅速成为全国高中课改的典型,每天前来参观交流的学校络绎不绝。
李:请两位课改“好汉”上台。
在“论剑”之前,我先对二位做个测试,“关于学习一词的‘情感’联想,请各自写出十个词语,写在纸上。”
赵:快乐、幸福、成功……
杜:幸福、快乐、诗意……
李:看到这样的“答案”我很感动,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一谈“学习”,很多人立马联想到的是:体罚、考试、紧张、压抑、无休无止……也难怪,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习,不就是我们一直激励学生们的“学海无涯苦作舟”、“面壁十年图破壁”,“不吃苦中苦,难得舔上舔”吗?感谢二位校长,把“幸福和快乐”作为学校教育的追求。我们中国名校共同体一直提倡这样的课堂概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没有学习的幸福和快乐,怎么能体现出“狂欢”!
李:下面,请问赵校长,昌乐二中一直倡导“品质”,说没有事业的人没有品质,这样说一定会被人指称为不严谨或者偏颇,你所谓的“品质”是什么?
赵:二中这些年高考的成功经验得之于:高考就是考人品!休管别人怎么理解,我们认为,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态度、价值观,还有情感、心理状态、责任心,吃苦耐劳与勇于奉献的精神。而一个学校的品质是校长领着他的精英们追求他们的教育价值、教育理想。他们一定是朝着“品高”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另外还有“学习品质”,学习的品质包括学习的效率、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过程、还有学习的方法、最后还有学习的收获,学习的深刻性、辨证性、永久性、灵活性,以及思维的深度、宽度,在加上我们昌乐二中的“速度”,决定着我们学习的品质。凡此种种,二中的“品质说”,归根结底是应该先培养“我们的”品质,从而打造学生的品质。
杜:我对品质一词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文化”的锻造上,昌乐二中的确是走在兖州一中前面了。
李:第一回合,赵校长胜出。
我们昌乐二中除了没有事业的人没有人品这句话外,还有另一句话:不敬业的人没有人品。我不能说不敬业的人一点人品没有,但我可以讲他的“品”不高!大家可以想假如一个人积极向上,不服输,不计较一切得失,这是他“人性”的本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当中追求成功是他的本质,如果他不敬业,想胜过别人,他唯一的途径只能靠“旁门左道”,或者投机取巧。如此手段的人能有很高的人品吗?他没有人品!我们二中这样说:敬业是一种优良的习惯,敬业要有永久的情怀。不敬业的人没有人品,没有事业的人没有人品。
特别是作为一个校长,不敬业如何能带动一个学校,如 何能让老师去敬仰你,如何提高你在老师中的影响力?一个没有影响力的校长,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校长,如何能办好一个学校?我们可以讲学校事业就是我们的命根子,这就是我对事业的理解。一个人的生命分两个方面,一个灵魂、一个肉体,灵魂不存在了那肉体就是行尸走肉,假如让我离开昌乐二中,不去干事业,那无论给予我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是我想要的。
李:昨天很多校长问我,271模式和循环大课堂模式到底哪个更好?今天就把皮球踢给他们两个。问赵校长:你觉得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是好课嘛?问杜校长:你觉得昌乐二中271模式是好课嘛?请亮剑。
赵:昨天晚上我已经基本上说出了我的想法,我把这个题目也抛给大家,“干白”好还是“干红”号?“啤酒”好还是“白酒”好?我感觉我们昌乐二中跟兖州一中的课,在我们艰苦的努力了一年之后,我们这些课都基本上成型,这两种课堂都是对我们原先传统课堂的一种挑战,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革命,应该说是“同质”的,都是好课!
但是,这两种课堂又“同质异性”:兖州一种是把整个课上课下搞了个大循环,而我们昌乐二中是在我们“课上”的271循环,所以我感觉,各有特色。你喜欢什么,就去用什么。
李:你刚才说到“好课”,那我追问一下,在你眼里,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赵:非常简单,好课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够学进来的课,学生能够学好的课,师生能够感情融洽、生命共同成长的课。昨天我在高二听了一堂语文课,课后我马上组织评课,我们这个老师毕业1年半,我说:作为一年半的老师,你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作为我们271高效课堂,你这堂课不成功。因为这个这个课堂,老师比较紧张。教师没有和学生水乳交融,融为一体。所以说,我感觉一堂好课,用李炳亭站长的话来说应该是:生命的狂欢!享受生命,享受学习。一堂好课单凭老师讲,绝对不行,但全凭学生学,没有老师精讲点拨,没有老师专业的引领,也不是一堂好课。
李:继续追问,昌乐二中的好课标准是什么?把你的“家底”抖露出来吧。
赵:“好课”是体现学生自主地位的课。好课要讲“三量”:信息量、知识量、训练量。一堂课下来,学生要感觉到“头脑发胀”,脑子一刻不停地运转。别人的学生脑子1分钟转1000转,我给我们的学生提的目标是1分钟脑子要转1200转。就是要朝着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去下功夫。我们要把以前老师逼着学生思维,变成一个在老师的指导下,朝着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三度”去“自主”。好课的三个标准:1、学生第一;2、师生共融,生命狂欢;3、还要讲“效益”。
李:谢谢,二中连续评了那么多次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能手,那么昌乐二中的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赵:昌乐二中的好老师的标准,首先,要有事业心,要热爱学校,要敬岗爱业。第二,要受学生喜欢,我们的学生评教,对老师不满意的,不管老师教学水平有多高,我们都不会评为教学能手。第三,符合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达到我们的标准,那应该是好老师。第四,动态管理,我们中间还有抽测,抽测高效课堂不达标,教学能手马上拿掉。我们这第三期教学能手中,有两个第二期的能手被拿掉了。最后一个标准,我们的好老师,应该是教学成绩高,不管是什么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学习成绩提高。
李:杜校长,这里是你的“客场”,你是客人当然应该歇着,歇了这么长时间,现在该你出剑了。现在看看杜校长怎么评价昌乐二中的课堂。
杜:其实昨天就有老师问高效大课堂和循环大课堂哪个更好,这里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好”,要先把这个概念搞清楚,是不是最先进的就是好呢?我的理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定要适合自己,能引领着你发展。
我是62年出生的,赵校长63年的,我跟赵校长这一路走来,长着长着就长成这样了。其实课堂也是这样的,兖州一中是4年前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是根据兖州这个地方的情况,在“应然目标”的指导下,一点一点走过来的,才走到今天这个样子。赵校长的271课堂肯定也是在他的管理下,在昌乐这个条件下成长出来的,所以它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成长历程也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虽然相聚很远,但我们却非常的相通。我们都在寻着一个最根本的教育的规律在走,所以我们的课堂核心是一样的,只是形状不一样。今天在座的回去以后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方法。但是都离不开“自主、合作、探究三维目标”。这些实际上就是最核心的东西。
李:那我也追问你,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杜:至于说好的老师的标准,有不同层面去看。站在学生角度,站在家长角度,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从课堂这个层面、学生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学校有个严格的定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呢,就是敬业爱岗,有很好的团队意识,能够在工作中尽量做到自主自发。那么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说,一个好老师要有教育良知、有教育良心、有教育良能。
李:继续,你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杜:好课的标准还是说从哪个角度看,如果我们从学生纬度看,学生学得好的就是好课。从课改的纬度看,那就是三维目标都能实现的课就是好课。从学校发展的专业性上来说。能够促进师生教习相容同步发展的课就是好课。今天我们兖州一中也特别倡导,解决职业教师的幸福感缺失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感觉到幸福的课,就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