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兖州一中学什么 (下) 

(2008-11-04 23:30:21)
标签:

教育

分类: 共同体大家庭

向兖州一中学什么 (下) 

二、学习的启示  

1.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管理。  

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是形成教育改革良好的氛围和形成教育改革典型的首要因素。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一再强调:高效课堂是管理出来的。  

在推行导学案上,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范”:必须一课一案;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来明确已知和未知的问题;杜绝单人板书的现象。  

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对难度、内容、形式的要求分为“四级”:A级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与旧有知识融会;C级为“应用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最新成果挂钩。  

学校还形成了高效课堂的“体验性学习”“激励性评价”“即时化管理”等机制,为课改的顺利进行作了制度上的保障。  

2.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导学。  

兖州一中在几次改进中,形成了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导学案。学案的“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整个学案共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批、归纳小结。  

这与我们现行的学案结构基本相似,我们欠缺的是分层选择使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将落实融入到“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3. 高效课堂离不开环境的滋养。  

任何改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丧失了环境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生命。兖州一中的改革不是空穴来风,山东省强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使得高中的这种改革成为了现实。同时,全校的统一行动也使得改革有序进行。否则,单凭一个两个学科是万万不行的,其他学科课下繁重的作业将使预习成为泡影。  

我区的语文、生物等几个学科,都曾经尝试过诸如“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反馈强化”的课堂模式,但都因不能保证课下的预习而放弃。相对兖州一中的大循环,也许实验时间更早,单堂效益更高,但因为没有全盘的统一规划和行动、学科间不能协调一致,而不得不流产。这无论是从实践效果还是从宣传效益上来说,都是可惜的。  

4. 教学改革离不开兼容并蓄。  

可以说,没有杜郎口经验就没有现在的兖州一中的“课变”。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是兖州一中杜校长的感慨。杜郎口的课堂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0+35”是连贯的,是从改变课堂组织入手,来解决课堂上的高效问题。兖州一中的“展示+预习”“35+10”是截然不同的两段,是从课堂结构入手,解决“课上与课下的高效”问题。虽前后倒置,但两者本质相同,设计目的都是“自主学习”,都是“高效学习”。  

我们也到杜郎口中学学习过,有的学校也在教室里面设置多面黑板,但观念的保守、行为的单一,使得学习仅仅是形式。没有理念的更新,没有思考的深度,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总之,兖州一中课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改的启示,更应是从管理者到教师等对教育这一职业行为的全方位的警醒 ——  

没有比照,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