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教育的“问题门”
(2008-10-22 22:54:36)
|
再谈教育的“问题门”
|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李炳亭 添加时间:2008-10-20
18:53:00
|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线教育越来越不会找“问题”了。这样说也不对,假如不会找问题,哪来的铺天盖地的“中国教育十大失误”这类的“鸿篇巨论”!我不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刻意替谁护短,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线教师站在云端发感慨,毕竟解决不了脚板底下的问题,这和想不想当元帅扯不到一块去。窃以为,如果真对教育“之忧而忧”,不如俯下身子,从寻找课堂问题开始,找出一条途径远比发牢骚更务实,价值也似乎更大。
一线教育的“问题门”带给教育的最大危害便是不能正视自身的“浮躁”,我们早就没有了发现问题的细心,更失去了研究问题的耐心,也缺乏解决问题的恒心,失了“三心”的教育犹如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发着嘤嘤嗡嗡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像“见解”,仔细听便会发现那不过是满腹唠叨,甚或间杂一些抱怨。
诚然,要改变教育的现实远非说说这么简单。我们有时候不是不想解决问题,而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我们思维僵化,惯常以传统的“定式”面对问题,即便偶尔露出一些问题,也能从容地以“套路”应对,假如你想“换个花样”创新一下,那一定会被指责,轻点叫“出风头”,严重点说便是“异端邪说”。一旦思想的保守映照在中国人一贯奉之的“传统”二字上,这人性之丑恶便暴露无遗,“创新”便成为指向自己心窝的匕首,落得“搬动一张书桌都要流血”,谁愿意看到这样的悲剧?于是只得偃旗息鼓,一天天“撞钟”玩儿。殊能忘记,我们的教室里,坐着的却是承担着一切未来的学生,假如面对他们,你仍能泰然处之,那我可以激愤地说一句,你是一个罪人!因为你缺少良知。
抛开良知和责任,这教师的“本分”其实就在“课堂”。我总是这样想,一线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问题研究团队”,自动自主,由一个人带动身边的几个人,组成一个个颇具特色的“研究会”。尽管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却有专家们所不具备的“一线”优势,发挥“三个皮匠”的集体智慧,坚持数年,即便不成正果,也一定会有所悟、有所得,进而有所成。
所谓“问题门”,就是以问题为不二之门,解决了“问题”,才是找准了发展的“出口”。不正视脚下的问题,而好高鹜远地忧虑,那等于“弃门”而选择烟囱,“爬烟囱”连老百姓都懂,那是“死路一条”!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